1、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2、由教育者为中心专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3、面向全体学生。指导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少部分人的发展。
4、教师观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师角色和转变和教师行为的转变。
5、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正在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教师要“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社区,发挥知识分子的优势和长处,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6、应试教育强调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和学生学习的督促者或者控制者,而新课改的教师观倡导学生的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统一。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潜能和才能。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7、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8、在信息网络时代,学生很容易从学校以外的资源中获取信息和知识,教师作为学生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发生动摇,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多样化,教师不再是传授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应指导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如何运用工具去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不应把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目的和任务,而是应把精力放在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上,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各种能力。例如在讲解氨的化学性质时,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的理解氨极易溶于水的性质,同时证明氨具有碱性,教师可以将教科书上的演示实验改为教师、学生共同完成的验证实验,将学生分组,完成氨的实验室制法及喷泉实验。实验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l、为了产生美丽的喷泉必须要有的前提条件是什么?2、为了产生压强差应如何进行操作?是先挤压胶头滴管,还是先松开止水夹?许多学生通过反复实验,最终找到正确操作方法。教师应继续引导学生得出结论:l、产生喷泉的实质是什么?2、溶液为什么变为红色?3、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4、还有哪些气体能产生喷泉?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设计一道思考题,如果只用圆底烧瓶、带玻璃管的橡皮塞、胶皮管、浓氨水、大烧杯、水能否做成喷泉实验?将教师的角色从讲台上的主演变为配角,将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探究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堂主体,教师只有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9、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10、(一)素质教育内涵:
11、(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12、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1)儿童是全方位不断发展的人。(2)儿童有其独特的文化是主动的学习者。(3)儿童是有差异的个体,应受到平等对待。二、树立正确的教师观(1)教师应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执教能力。(2)教师的工作是对孩子生活的照顾、行为的观察、课程建构、活动指导和资源整合。(3)实践反思是个人成长的主要途径,教师要不断进修、不断总结、尽可能“全科”、“博学”、“通识”以适应教学。
13、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和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也逐步扩大,教育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态势高度关注人的个性张扬和人的创新精神激发,理论和实践的张力也促使校外研究人员和教师研究更加关注具体的、复杂的学校实践,这一切都使得教师成为校本的研究者成为可能。
14、角度:激发学生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学习和品行的发展。
15、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
16、育人方面:道德培养、情绪情感
17、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18、教师观是属于是教师资格证里面考试的一些内容。教师观氛围,教师角色的改变和教师行为的改变,教师角色的改变,指的是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实践的反思者。教师是社会型,开放型教师,这是教师角色的改变。
19、新课程强调课程的综合,这种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系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20、(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
21、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22、为了方便记忆,大家可以简单记忆:“学习过人”。
23、学习与发展的促进者:
24、教师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25、一.教育观
26、(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27、(二)行为的转变:
28、教师观的内容主要容:
29、(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30、(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31、(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32、教师的促进作用还表现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健全的人格上。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在调查、访问、实验及展示活动成果活动中,都需要集体的智慧,需要团队精神,这些对今后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此外教师的作用已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道路前进,不断地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成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33、教师角色转变:
34、(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35、角度:赏识教育,发现学生优点。
36、以提高国民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
37、建设者与开发者:
38、对待其他教育者要合作。
39、现代教师角色转换:
40、对待自己要反思。
41、所谓以校为本的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的研究,二是在学校中研究,三是基于学校的研究。“为了学校的研究”就是教师研究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目的。“在学校中研究”就是学校的问题必须由学校的教师来解决,并通过教师研究把问题解决好。“基于学校的研究”就是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依靠和挖掘学校的研究资源。
42、(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3、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尊严和人格,尤其是后进生,不得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另外,要赞赏和肯定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人无完人,要懂得在学生身上看到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尤其是遇到学生进步的、改正的地方,最好能够及时指出,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在关注着自己的。
44、角度:校本课程的开发;为课程增添新内容;改善课程内容。
45、教师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46、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7、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8、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9、教学方面: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50、(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51、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成为教师在新课程环境下孜孜以求的目标,在当前形势下,由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新课程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新课程不断地促进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转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不断地促进教师从尊贵者、训导者、管理者转向引导者、激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激励、鼓舞。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这一转变,由传递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行为出现了这样的新变化;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学生的检查、激发、指导方面,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52、教师观主要从角色和行为两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体现不同角色和行为中教师承担着不同的职责。
53、角度:走出学校,与社区相联系;社区活动。
54、教学与反思的特质决定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而教师的反思过程与教育研究就更进一步地保持了方法上的一致性。教师只有通过对教学实践活动的认真观察、对教育对象的深度访谈和多种具体教学情景的反复比较,才能保持反思的敏捷性和持续性,而观察、访谈和比较等都是教育科研的最为常规的方法。
55、三、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被动执行的做法;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在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以及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56、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要充分的尊重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权责的主体,具有自身的权利和责任。
57、由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58、教师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现代教师角色转换和教师行为的转变。现代教师角色转换体现在知识传授、课程开发、研究者身份、社区型教师的转变;行为转变体现在师生关系、教学方式、自我认识及与其他教育者的转变。
59、新课程强调教学反思,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因素,也能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不断的反思,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突破自己,成为更优秀的教育者。
60、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系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61、教师行为的转变:
62、如果我们把教师的日常生活划分为校内日常生活和校外日常生活两部分,我们应该承认教师的校内日常生活处在非常强势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是垄断的地位。教师学校生活对教师全部生活的垄断性,决定着教师的研究内容更多地关注校内生活。有专家这样认为,教师以何种心态理解生活,他就将以何种方式对待教学。教师对日常生活的理解尤其是对学校日常生活的理解比对具体的“教学问题”的理解更丰富,更彻底。因此,教师应该是以校为本的研究者。
63、教师观即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以及科学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传统学生观把学生视为被动的客体,是教育者管辖的对象,是装知识的容器;而现代学生观则认为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着的人,
64、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为此,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包括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课堂层次和学生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的能力;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
65、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促进身心都全面发展;学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学生和成人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不能把学生看作成人,应该把学生看作是一名学生,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
66、由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67、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有专家经过调查研究尖锐地指出,现在有不少教师离开了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怎么上课;离开了练习册和习题集,就不知道怎么出考卷。教学与课程的分离,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
68、教师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69、由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70、教师是教的主体,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启发式教学,达到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的效果。教师是在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学习,而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所以要时时刻刻记得,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不能把自己当做教育过程的主体。
71、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72、努力去引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去做好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努力去研究和反思教育教学内容;努力去成为开放型教师。
73、角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式教学。
74、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观涉及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教师角色转变,另一方面是教师行为转变。
75、(二)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观:
76、三.教师观
77、树立正确教师是要知道教师是一个心灵交流的职业,教育和教学时我们的双重任务教师专业化不仅教学专业化二且意味着我们更专业化的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明确自己的底线守好职业操守
78、育人观,教育观,评价观,职业观。
79、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老师要按规律教学;学生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因此,老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进步的空间,允许学生犯错;学生是发展过程中的人,不能否定学生的发展。
80、建设者:从有到优——改变现有课程
81、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82、角度:积极反思;通过查阅资料、同事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83、(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84、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发展不是片面的,而是应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85、角度:教学总结,发现教学问题。
86、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授人以渔,传道授业解惑。
87、(二)、以校为本的研究者
88、(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89、二、教师行为转变
90、为了方便记忆,大家可以简单记忆为:“两独一发”。
91、(二)教师行为转变
92、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93、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94、传统的教师观将教师看做教书匠、看作知识的传递者,而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研究学生、更新教学方法、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并且能够做出反思性改进和提升。
95、(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96、忠于教育事业,爱生如子,用潜移默化的情感去启迪学生。每天都用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学生,言传身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97、教师首先要创设一个接纳、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给学生以精神鼓舞,使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热情更高涨。只有在平等的环境里,学生才能主动、积极的学习;只有在尊重的气氛下,学生才有权利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才能激活潜能进行创造性学习。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习的情境。在实验失败或出错时,教师要做到不是责备、取笑,而是理解和鼓励,要创造一个有安全感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敢于行动、敢于探索和思考。在化学教学中,应提倡一种严肃、活泼、紧张、宽松的上课环境。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在传授知识点时应是严肃认真的,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不能有丝毫马虎,但是这样的课堂也是枯燥的,所以我会采取讨论、演讲、多媒体教学等多种辅助手段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应是紧张的,所谓全神贯注,这样才会提高学习效果,但是这样的课堂不是一潭死水,教师的语言可以亲切、自然,多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将书本教学转为生活教学,将问答式教学转为合作式学习,将获得结论转为亲历探究过程,转变教育理念,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温暖的个人关系,一个生机勃勃的学习气氛就形成了。
98、教师观就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中小学教师的教师观包括教师的角色转变和教师的行为转变,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认真指导学生的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另外,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做学生的榜样,更要关注学生的健康和每个人的个性,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
99、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正在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学校教育社区化,社区生活教育化。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角色不能再仅仅局限于学校和课堂,教师不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
100、(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101、(一)、反思性实践者
102、开发者:从无到有——开发新的课程
103、口诀:你我他它
104、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105、(二)、激发创新意识,发展学生能力
106、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要善于发现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每个学生都具有个别差异性,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因材施教。
107、教育就是教书育人是个笼统宽泛的回答。教育就是教技能育习惯。学习就是学习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质疑也。向权威质疑Questiontheauthority。而不只是崇拜权威Worshiptheauthority。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第一重要!
108、教育活动的实践性和教育对象的丰富多彩性决定教师教学工作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独特性和价值冲突性,而这些复杂的、不确定的、独特的和价值冲突的情景存在于任何已经产生的理论和技术之外,因此教师既不能把这种情景作为一个工具性问题,更不能奢望应用他头脑里已储存好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它。
109、(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110、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有缺点和过错的学生。尊重学生意味着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体罚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另外,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111、要尊重、赞赏教育对象;要帮助、引导教育对象;要客观看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要与学校及同事合作。
112、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113、为了方便同学们学习记忆,可以结合关键词总结:“提速个性创两全”。
114、对待教学要帮助引导。
115、二、教师是教育科学的研究者。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别人的研究成果、经验或理论送上门来,然后不加思索地加以应用,而应该自己成为一个研究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活动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那么教师究竟应该成为怎样的研究者?
116、(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
117、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被动实施课程的做法。教师要整体理解基础教育课程的结构系统,熟悉国家课程方案,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关系,理解课程实施中从“专家课程”到“现实课程”的转变过程,正确认识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和功能,变过去习惯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国家课程教材,积极进行国家课程地方化、校本化的实践探索。同时,积极参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培养开发课程、评价课程、主动选择和创造性地使用新课程教材能力。
118、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119、(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120、(一)角色的转变:
121、(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122、在平时的教学中,时常听到不少老师说“这道题易错,学生做之前我们应先讲一下”。我很不赞成这样做。因为教师的好心与苦心正是造成学生疲倦,最后没有激情参与学习饿根本原因。我们做教师的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学生的困难在什么地方?如何帮助他解决?”我想,学生并非被动学习,而是以其身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我们的“深思熟虑,”为学生的最后更加顺利解决问题而“保驾护航”。却忽视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造成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懒惰性,忽略了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实际上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尝试,然后小组交流,通过不同的个体之间的表述,交流,批评与反思达到教学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学习上的兴趣,我们才能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促进者。
123、(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124、新课程强调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因素,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125、从课程的关系看,传统教师观体现为教师按部就班地按着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而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并且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变过去习惯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26、首先,教师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探究的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其次,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的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127、教师职业道德
128、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129、教师观顺口溜
130、(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131、对待学生要尊重赞赏。
132、首先,教师师德是第一位的,教书育人,育人是第一位的,把学生思想做通了,才能交的进去,毛泽东也讲,思想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133、作为教师,我个人认为应该确立平等、公正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平等就是说老师不能高高在上,不能认为自己比学生高人一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老师和学生人格是平等的,只不过在这个阶段,老师受教育得程度高于学生,老师的人生阅历要比现阶段的学生要丰富;公正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德育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学生的智力发展不均衡,因而表现出来的是成绩肯定是不一样的,不管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都需要我们教师的公平对待,只有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公正的师生关系,才有助于我们进行正常高效教学活动,才能培育出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