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达的是诗人与友人惜别的场景,但难得的是“友情、友谊”的字眼在里面没有出现,而是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2、无边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翻译:
4、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友人即将登上归京之途,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前面四句主要写景色的奇丽。“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神情。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接着四句写雪后严寒。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风停了,雪不大,因此飞雪仿佛在悠闲地飘散着,进入珠帘,打湿了军帐。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如同选取早晨观雪表现奇异一样是很恰当的。虽然天气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气寒冷也会训练,还在拉弓练兵。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的战斗情绪。
5、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6、天宝十三年(754),岑参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判官”或即其前任。为送他归京,作者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诗。诗人以雪天送别为题材,白雪是全诗的中心线索。一开始就写西北早雪,来势奇突。接着写边塞奇寒的感受,再写戈壁滩上冰封雪冻的壮阔景象。以下由近及远,层层描绘。从营帐内的筵席,写到辕门外的暮雪和冻住的红旗;从东门送别,写到武判官远去。
7、将军的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上。
8、将军兽角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穿上。
9、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间,急缓相济,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10、hūrúyīyèchūnfēnglái,qiānshùwànshùlíhuākāi。
11、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12、⽩雪(báixuě)歌(gē)送(sòng)武(wǔ)判官(pànguān)归(guī)京(jīng)
13、北风(běifēng)卷(juǎn)地(dì)⽩(bái)草(cǎo)折(zhé),胡(hú)天(tiān)⼋⽉(bāyuè)即(jí)飞雪(fēixuě)。
1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6、běifēngjuǎndìbáicǎozhé,hútiānbāyuèjífēixuě。
17、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18、山路曲折已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19、这首诗描写的是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了离愁和乡思之情。但是整首诗却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反而创造出一种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诗中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20、fēnfēnmùxuěxiàyuánmén,fēngchèhóngqídòngbùfān。
21、释义: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22、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2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拼音版注音:
24、北风席卷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飘降大雪。
2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2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27、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这一部分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
28、黄昏时辕门外大雪纷飞,冻硬的红旗风吹不飘动。
29、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共分三个部分。
30、前四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了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前面四句主要写景色的奇丽。“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情形。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接着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飞雪进入珠帘,打湿了军帐。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如同选取早晨观雪表现奇异一样是很恰当的。虽然天气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气寒冷也会训练,还在拉弓练兵。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激昂的战斗情绪。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3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2、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忧愁的阴云凝结在长空。
3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34、hànhǎilángānbǎizhàngbīng,chóuyúncǎndànwànlǐníng。
35、忽(hū)如(rú)⼀(yī)夜(yè)春风(chūnfēng)来(lái),千(qiān)树(shù)万(wàn)树(shù)梨花(líhuā)开(kāi)。
36、创作背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客中送客之情,但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名句。3、作者简介: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37、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同,急缓相济,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38、全诗写北地飞雪的壮丽之景和雪中送别武判官之情。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的过程。
39、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笔墨不多,却表现了送别的热烈与隆重。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席,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第一部分内在的热情,在这里迸发倾泄出来,达到了欢乐的顶点。
4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41、山路曲折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马蹄的印迹。
4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3、jiāngjūnjiǎogōngbùdékòng,dūhùtiěyīlěngnánzhuó。
44、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45、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成为历代传诵的佳句。
46、雪花飞进珠帘沾湿了罗幕,狐裘不保暖盖上锦被也嫌单薄。
47、最后三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这一部分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
4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9、帐中摆酒为回京人送行,助兴的是琵琶羌笛胡琴。
5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1、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52、sànrùzhūliánshīluómù,húqiúbùnuǎnjǐnqīnbó。
53、全诗音情配合极佳,可谓“有声画”。
54、八月飞雪,已觉惊奇,而笔锋一转这“忽如一夜春风来”,更让人惊奇,而接着用“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夸张的手法写雪景,更是叫人惊喜而拍案叫绝。
5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写的。孤帆远影碧空尽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6、此诗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时期。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
57、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58、以春花喻冬雪,新颖别致,是为千古名句。这个比喻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像,创造了一个瑰丽的、富有诗意的、春意融融的境界,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新奇的比喻充分展示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
59、在轮台东门外送你回京,临行时茫茫白雪布满山。
60、北风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飘降大雪。
61、夸张,借景抒情。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借以表达离别的悲伤与不舍之情
62、【唐】(táng)岑参(céncēn)
63、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64、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
65、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66、全诗以白雪起,以白雪送别作结,用四个“雪”字,写出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四个不同画面的雪景,一路奇情异彩,十分动人。
67、雪花飘入帘笼沾湿帐幕,就是穿狐皮袍也不暖和。
6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
69、唐·岑参
7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在天宝十三年再度出塞,充任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时,送前任武判官归京时写下的诗。
71、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
72、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73、lúntáidōngménsòngjūnqù,qùshíxuěmǎntiānshānlù。
74、全诗如下: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75、shānhuílùzhuǎnbùjiànjūn,xuěshàngkōngliúmǎxíngchù。
76、这个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简析:友人即将登上归京之途,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忽如”一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神情。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
77、全诗以雪景衬托送别,又在送别中描绘雪景,表现了诗人真挚的感情,勾画了西北边地的壮丽风光。艺术上,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的主要特色。诗中用比新颖,色彩鲜明,形象突出,结尾意境悠远,耐人寻味。
78、中间两句为第二部分,描写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席,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第一部分内在的热情,在这里迸发倾泄出来,达到了欢乐的顶点。
79、zhōngjūnzhìjiǔyìnguīkè,húqínpípáyǔqiāngdí。
80、此诗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
81、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