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次是天宝元年(742)前后,寓居芜湖(南陵),后由此奉诏入京;
2、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3、《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
4、上述18首,皆为李白在安徽所写,均与芜湖有关。
5、第五次是至德二年(757),安史之乱后卧病皖西的宿松、太湖(包括岳西),时间较短;
6、第三次是天宝六年(747),由金陵来安徽,至天宝九年(750),游历了皖东当涂、历阳和县,皖西潜山、霍山、寿春、庐江郡合肥等地,时间约四年;
7、站在楚江的江面上。
8、开元十二年(726),李白25岁,芜湖,写有《望天门山》;
9、看到一叶扁舟从远处驶来,不禁想起李白的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自李白的《望天门山》。
10、天宝七年(748),李白48岁,当涂,写有《天门山铭》、《横江词六首》(其中二首与天门山有关);
11、当时是春夏之交,二十五岁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沿着楚江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初次经过天门山所作。
12、天宝十二年(753),李白53岁,宣城,写有《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
13、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欢交友。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有感而写的。
14、天宝六年(747),李白47岁,当涂,写有《自金陵泝流过白璧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15、第六次是上元二年(761)赦归,游历了宣城、泾县(包括太平、黄山、石台东部),最后定居当涂,时间为两年。
16、《望天门山》是作者站在站在张家界南门口望天门山的。
17、《望天门山》是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18、天宝十四年(755),李白55岁,芜湖(南陵),写有《答杜秀才五松山见寄》、《书怀赠南陵常赞府》、《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五松山送殷淑》、《纪南陵题五松山》、《铜官山醉后绝句》、《宿五松下荀媪家》、《南陵五松山别荀七》。
19、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0、李白自开元十三年(725)25岁离开巴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漫游天下、求仙访道、诗文济世的人生远征。游踪所及,几乎遍及大半个中国。李白进入安徽并以此为目的地的次数,大约有十三、四次,但有文字可考的只有六次,其中五次都是与芜湖有牵系,留下诸多诗作,美轮美奂。
21、据史料记载,李白游历安徽第一次是开元十二年(726),出蜀远赴江东途中,行经芜湖江面,望天门山而咏诗赞叹;
22、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23、2李白在芜湖的诗作
24、第四次是天宝十二年(753),由梁园来宣城,至天宝十五年(756),游历了皖南宣城、当涂、泾县、芜湖(南陵)、秋浦(贵池,包括石台西部、东至北部)、青阳(包括九华山),时间约四年;
25、天宝元年(742),李白42岁,芜湖(南陵),写有《南陵别儿童入京》、《别内赴征三首》、《答友人赠乌纱帽》;
26、安徽大学汤华泉依据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编辑的《李白安徽诗文写作时地新编》一书,收录李白在芜湖诗作计21首,具体如下:
27、《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
28、望天门山。
29、全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