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半夜军行戈相拨,
2、虏骑闻之应胆慑,
3、马毛带雪汗气蒸,
4、应该是走马川行。
5、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6、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7、另外还有一些描写从军的,比如高适的《燕歌行》,李颀的《古从军行》。
8、《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主要表现了军队在莽莽沙海、风吼冰冻的夜晚进军情景。环境虽然恶劣,但将士们却充满着高昂的战斗气志。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写得惊心动魄,绘声绘色,热情奔放,气势昂扬。
9、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10、您难道不曾看见吗?那辽阔的走马川紧靠着雪海边缘,茫茫无边的黄沙连接云天。轮台九月整夜里狂风怒号,到处的碎石块块大如斗,狂风吹得斗大乱石满地走。这时匈奴牧草繁茂军马肥,侵入金山西面烟尘滚滚飞,汉家的大将率兵开始征西。将军身著铠甲夜里也不脱,半夜行军戈矛彼此相碰撞,凛冽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马毛挂着雪花还汗气蒸腾,五花马的身上转眼结成冰,营幕中写檄文砚墨也冻凝。敌军听到大军出征应胆惊,料他不敢与我们短兵相接,我就在车师西门等待报捷。
11、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2、走马川行指手里绳子牵着一匹走在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上。
13、“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对风由暗写转入明写,行军由白日而入黑夜,风“色”是看不见了,便转到写风声。狂风像发疯的野兽,在怒吼,在咆哮,“吼”字形象地显示了风猛风大。接着又通过写石头来写风。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滚动,再著一“乱”字,就更表现出风的狂暴。“平沙莽莽”句写天,“石乱走”句写地,三言两语就把环境的险恶生动地勾勒出来了。
14、风头如刀面如割。
15、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16、车师西门伫献捷。
17、《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8、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xí)砚水凝。
19、汉家大将西出师。
20、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的千古名句是: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21、诗人首先围绕“风”字落笔,描写出征的自然环境。这次出征将经过走马川、雪海边,穿进戈壁沙漠。“平沙莽莽黄入天”,这是典型的绝域风沙景色,狂风怒卷,黄沙飞扬,遮天蔽日,迷迷蒙蒙,一派混沌的景象。开头三句无一“风”字,但捕捉住了风“色”,把风的猛烈写得历历在目。这是白天的景象。
22、意思是您难道不曾看见吗?那辽阔的走马川紧靠着雪海边缘,茫茫无边的黄沙连接云天。
23、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24、一川碎石大如斗,
25、金山西见烟尘飞,
26、飞沙走石的句子应该是,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27、和董传留别宋·苏轼
28、唐·岑参
29、五花连钱旋作冰,
30、轮台九月风夜吼,
31、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岑参
32、随风满地石乱走。
33、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34、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35、将军金甲夜不脱,
36、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37、平沙莽莽黄入天。
38、料知短兵不敢接,
39、幕中草檄砚水凝。
40、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41、出自《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诗。
42、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43、作者通过对边地山关雄奇豪壮的景物描写和惊心动魄激越沸腾的战斗场面刻画,表现了唐军英勇无敌的精神面貌,表达了作者向往建功立业平定边疆的澎湃心胸以及送慰和激励友人的思想感情。
44、匈奴草黄马正肥,
45、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