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2、——陶渊明《饮酒·其五》
3、——王维《酬张少府》
4、众花拥挤在桌子上艳丽
5、纤纤玉手折断花枝
6、yùdezhōulánggù,shíshíwùfúxián。
7、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8、译文:弹奏起饰金粟柱的古筝,洁白的手拨弄着琴弦在华丽的房舍前面
9、——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宇》
10、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李端《听筝》
11、今天和大家分享125句最经典的唐诗宋词串成了飞花令,一气呵成,读起来非常的舒畅,很适合退休人欣赏。
12、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宋苏轼《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13、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王维《秋夜曲》
14、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15、——秋瑾《鹧鸪天》
16、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17、很多人不懂飞花令,其实它就是诗词版的成语接龙,用诗的最后一个字(包括谐音),连上一句新诗,以此往复。
18、买酒金钱尽,弹筝玉指劳。——项斯《欲别》
19、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20、出自唐代李贺的《公莫舞歌》
21、花儿盛开灿烂娇滴
22、——汉乐府《陌上桑》
23、——李白《将进酒》
24、香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
25、飞花令,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种文字游戏,饱含诗词之趣。
26、出自唐代王昌龄的《青楼怨》
27、出自唐代李端的《听筝》
28、——王维《过香积寺》
29、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可爱形象跃然纸上。相传三国时代的周瑜,二十四岁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他精通音乐,别人奏曲有误,他就回头一看,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此诗当然受到这个故事的启发。
30、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
31、听,粉筝江上声。游仙兴,落花香洞庭。——张可久《金字经·稽山春晚若》
32、——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3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34、译文:远远望见仙人正在彩云里,手里捧着芙蓉花朝拜玉京。
35、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36、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37、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唐李端《听筝》
38、míngzhēngjīnsùzhù,sùshǒuyùfángqián。
39、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40、译文:手里摇弄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
41、枫叶芦花暗画船,银筝断绝十三弦。——顾瑛《泊阊门》
42、——杜甫《旅夜书怀》
43、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44、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45、筝,一种弦乐器。从唐诗中所描写的筝来看,筝是十三根弦,如:“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大艑高船一百尺,清声促柱十三弦”(刘禹锡《夜闻商人船中筝》)。柱,定弦调音的短轴;金粟,指柱上饰有金星一样的花纹;素手,指弹筝女子纤细洁白的手;房,筝上架弦的枕,玉房,指玉制的筝枕。诗的一二句写弹筝的女子纤手拨筝,正处于弹奏状态。按此写法,接下去似乎应该描写女了的弹奏技艺,或者表现秦筝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形象,但出人意料的是,三、四句并不沿袭通常的写法,而是描写女子为了引起知音者的注意,故意错拨筝弦。周郎,即三国时的周瑜,“瑜受建威中郎将,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周郎,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吴志·周瑜传》)。
46、——庾信《拟咏怀》
47、“欲得周郎顾”,就意味着当时坐在一旁的“周郎”(喻指听者)没有看她,为什么不看她呢?大概已经完全陶醉在那美妙的筝声中了,本来这应该是演奏者最祈盼的效果,最欣慰的时刻。然而,这情景却不是这位女子此时最渴望的效果,因为她心中另有所思,思不在听者赏音,而在于一“顾”,怎么办呢?她灵机一动,故意不时地错拨它一两个音,于是充满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那不谐和的旋律,突然惊动了沉醉在音乐境界中的“周郎”,他下意识地眉头一皱,朝她一看,只见她非但没有丝毫“误拂”的遗憾和歉意,两眼反而闪烁出得意的眼神:啊,原来是误非真误。“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正面写出了弹者藏巧于拙,背面又暗示了听者以假当真,而这种巧与拙、假与真,又在那无言的一顾之中获得了奇妙的统一。它不仅说明弹者是高手,听者是知音,而且传神地表现出两者的心理神态意趣韵味无穷。
48、伊人投入花怀吮吸香汁
49、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50、接下来,大家就一起来领略唐诗宋词之美,和诗人进行穿越时空的交流吧!
51、孤雁归兮声嘤嘤。乐人兴兮弹琴筝。——蔡文姬《悲愤诗》
52、出自唐代李白的《春日行》
5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4、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55、华筵鼓吹无桐竹,长刀直立割鸣筝。
56、——李端《听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