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句子大全 > 寒食 韩翃优选好句42句

寒食 韩翃优选好句42句

时间:2024-11-21 10:10:30

1、拓展资料:

2、“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3、拓展资料

4、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出处:《寒食》是唐代诗人韩��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如下: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扩展资料该诗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两点:一是思绪绵密,结构严谨。诗作仅四句,但多有转折。从内容看,由写景物转入咏礼俗;从空间看,由皇城转入御苑,又由皇宫转入权贵门第;从时间看,由白天转入日暮;从感情看,由平和转为庄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多重转折,使得本诗尺幅兴风、盆水生波,在简短的篇幅中跌宕起伏,引人寻味。《唐诗笺注》对此作有评述:“首句逗出寒食,次句以御柳斜三字引线,下汉宫传蜡烛便不突。”二是用字精妙,准确传神。如“飞”字、“斜”字、“传”字、“散”字,不仅本身不可移换,而且相互照应。徐增《而庵说唐诗》对此有细微的评述:“不飞花,飞字窥作者之意。初欲用开字,开字不妙,故用飞字。开字呆,飞字灵,与下句风字有情。东字与春字有情,柳字与花字有情,御字与宫字有情,斜字与飞字有情,蜡烛字与日暮字有情,烟字与风字有情,青(轻)字与柳字有情,五侯字与汉字有情,散字与传字有情,寒食二字又装叠得妙。其用心细密,如一匹蜀锦,无一丝跳梭,真正能手。”

5、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6、注释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7、一个“飞”字,蕴意深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

8、寒食这首诗用白描手法写实,描写了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喜爱和对盛世承平的赞美歌颂。

9、《寒食》韩翃〔唐代〕

10、《寒食》主要内容: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11、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2、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13、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首《寒食》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翃最出名的作品之一。译文:在长安春天,柳絮随处可见,飘花不计其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14、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点蜡烛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15、这首诗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却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16、《寒食》主要内容是:

17、《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18、以寒食为题目,是诗人在轻描淡写中暗含讽刺之意,因为寒食节里本应人人不生火,皇帝却特意赏赐蜡烛给王侯贵族。全诗含蓄地讽刺了当时等级森严的特权现象,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专权者的不满。

19、《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0、中心思想:作者通过描写寒食节时皇宫里的情形,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特权的腐败现象。

21、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外戚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22、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23、寒食作者:韩翃

24、《寒食》是唐代韩翃的诗,题目“寒食”是春季的一个节令,这一天各家都吃冷食,不许生火,所以叫“寒食”。

25、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26、韩翃写《寒食》的写作背景是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27、《寒食》是一首寓意非常委婉的讽刺诗。其实在唐代以前,汉朝最为强大的朝代,所以一般唐人写诗时都喜欢借助汉代来比喻唐朝,而这首诗也是借汉代的故事来讽刺唐朝。

28、《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29、唐·韩翃

30、扩展内容

3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2、寒食/寒食日即事

33、《寒食》是唐代韩翃一首描写寒食节景象的诗。

34、《寒食》是一首借古讽今,含蓄表达了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的嘲讽的诗。《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的一首七言绝句。原文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节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同时,自然而然会给人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风光无处不同,家家禁火而汉宫传烛独异,这本身已包含着特权的意味。进而,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则是“五侯”之家。它使人联想到中唐以后宦官专权的政治弊端。讽刺了君侯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只许君侯传蜡烛,不许百姓家出现烟火。

35、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36、《寒食》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37、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点蜡烛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38、中国传统节日寒食节是以饮食习俗来命名夏历冬至后105天,清明节前一两天。一天开始时,火被禁止,只吃冷食。在后代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牺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活动。

39、创作背景  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之推。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40、“飞”“斜”两个字用的好,前者写活了花的神韵,让人似乎闻到了花香的同时,又仿佛看到了花(杨花)的漫舞;后者写活了东风吹拂下的柳树随风飘荡的感觉。

41、寒食是一首讽喻诗。

42、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天子近臣进行了深刻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