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有“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其中“赋比兴”是三种表现手法。“赋”:铺陈,对事物直接陈述,直接抒写。例如,氓之嗤嗤,抱布贸丝”。
3、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4、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6、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7、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8、(4)五言律诗:五言律诗,简称五律,近体诗的一种。全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两联须作对仗。
9、诗按形式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新诗。
10、而修辞方法则是比较具体的一种句式,常见的修辞方法,高考规定为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1、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12、“比”,即比喻,例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13、借代:用借体代本体。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14、烘托衬托中的正衬,原始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此中手法常与渲染结合起来使用。
15、(3)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在古代诗歌中,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诗体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
16、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17、(2)五言古诗:五言诗,古代汉族诗歌体裁之一。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个字构成的诗。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
18、中国诗歌凝练意丰,诗歌的修辞多用到对偶,比喻,夸张。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看好音”,“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9、诗歌的表现手法有: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乐景写哀、以景结情、借古讽今、渲染、烘托、用典、虚实结合、抑扬、对比。
20、这个问题比较大。高中诗歌与散文的方法需要分别而言。
21、虚实结合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22、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23、诗歌的格式包括:
2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25、中国散文优美隽永,它除了用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外,还常常用排比,反复,衬托等修辞手法。
26、“兴”,即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咏对象。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7、(1)七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是由四句组成。
28、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9、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30、渲染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
31、抑扬抑扬可分两种: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法。
32、设问: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33、用典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34、诗歌表现手法包括:
35、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36、借景抒情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37、乐景写哀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践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38、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39、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40、诗歌的内容大致分为这样几类: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体裁上分为:古体诗;近体诗(绝句与律诗);词;曲。从情节上分:抒情诗,叙事诗。从表现内容分:山水田园诗,军旅边塞诗,闺怨诗,咏物诗,咏怀诗,讽刺诗,哲理诗等。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4)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5)按国家和作者分:外国诗、中国诗教师讲述:雪莱、普希金、泰戈尔的诗歌(6)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或童谣(7)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41、(一)古诗的主要类别1.送别诗: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2.怀古诗: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3.战争诗: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4.思乡诗: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5.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诗: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或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托物表达自己的高洁品质。(二)古诗常用的一些技法1.比喻:用某物比喻美好的品质和情操,或崇高的理想和追求,或小人的丑行2.对比:有今昔对比、远近对比、是非对比、善恶对比、精神与物质的对比3.衬托:有以动衬静、以暗衬明、以悲衬喜、以虚衬实4.比拟:或拟人、或拟物(三)赏析古诗常用的词语1.反映古诗总体表现手法的词语: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即事抒怀)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42、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43、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叙事描写、议论抒情都在其内,是《诗经》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如《豳风·七月》即以直接叙述农夫们的衣食住行和描写四季的变化来加以表现的.《卫风·氓》也以叙述和描写的手段写出了弃妇的遭际和复杂的心理情感.比就是比喻,也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如《魏风·硕鼠是以整体形象作比,但多数篇章是具体的比喻.《诗经》的比喻运用得相当广泛,而且形式多种多样.兴就是托物起兴,是诗歌开头而引起下文的一种手法.有的只起开头的作用,但多数都有某种意义的关联,起到象征、烘托、联想、比喻等作用.如《周南·关雎》以鸟的和鸣比喻衬托男女好合.《秦风·蒹葭》以秋景创造气氛烘托心境.赋、比、兴的手法常表现为综合的运用
44、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45、以动衬静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46、励志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各有不同,但大多常用借古讽今、借物喻人、欲扬先抑等手法。
47、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
48、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49、(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排比、夸张、对偶、反问、双关、用典等。
50、(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其中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51、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52、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53、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睢》《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54、诗歌按内容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悼亡诗、行旅诗、闺怨诗、战争诗、抒情诗、叙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