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选自苏轼《惠州一绝》。原诗是:
2、五里一堠兵火催。
3、长安回望绣成堆,
4、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苏轼
5、夕阳无语燕归愁——苏轼
6、天渐渐热了,荔枝也在炙热的骄阳中红了。一时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说法又多起来了。
7、我愿天公怜赤子,
8、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苏轼
9、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
10、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11、山顶千门次第开。
12、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张籍《成都曲》
13、前丁后蔡相笼加。
14、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苏轼
15、卢橘:橘的一种,因其色黑,故名(卢:黑色)。但在东坡诗中指枇杷。《冷斋夜话》卷一载:“东坡诗:‘客来茶罢无所有,卢橘杨梅尚带酸。’张嘉甫曰:‘卢橘何种果类?’答曰:‘枇杷是也。’”
16、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惠州一绝》
17、宫中美人一破颜,
18、君子不重则不威——苏轼
19、岭南:古代被称为南蛮之地,中原人士闻之生畏,不愿到广东来。
20、释义: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21、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22、而就在那时,东坡先生写下了大量有关荔枝的诗作。苏轼首次在惠州吃到荔枝是在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于是作《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对荔枝极尽赞美:“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在《新年五首》中,苏轼则说“荔枝几时熟,花头今已繁”,《赠昙秀》中则是“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枝何时丹”,活脱脱一副馋相。在《食荔枝二首》,以及《和陶归园田居》等诗中,苏轼,这位遭贬的诗人,仍然在热情地对荔枝唱赞歌。
23、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苏轼
24、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宋·苏轼《私试策问》身:自己。人:别人。——苏轼
25、[作者]
26、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苏轼
27、天下大治,千载一时——苏轼
28、惠州一绝/食荔枝
29、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30、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31、风枝露叶如新采。
32、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苏轼
33、养生治性,行义求志。——苏轼
34、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苏轼
35、一骑红尘妃子笑,
36、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37、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
38、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苏轼
39、《过华清宫》
40、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41、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
42、钟点房就是一种补充房,再不耽误过夜房的前提就可以开,但晚上是没有的,不可以过夜。一般早上你去的话,只要有空房,前台就会给你开,但也不能太早,一般是在8点钟之后就可以,中午和下午是酒店空房最多的时候,也可以开,但是如果去的晚了的话,前台会根据今天预定最晚的到店时间,也会给你开,但可能会告知你最晚到几点,就是要赶在预定客人来之前退出来和打扫的时间,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
43、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
44、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45、在那段时间里,苏轼还喜欢和陶渊明的诗,并把和陶的诗专门编成诗集。而苏轼此时的诗文中,与僧人唱和的作品也多了起来。后人学佛的把苏轼说成佛门中某位尊者转世,大约就是因了苏轼在作品中表现出的这种“心安是归处”的意识吧。于是,“日啖荔枝三百颗”,便做了“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最好注解,成了后人卖荔枝时最好的广告语。
46、无人知是荔枝来。
47、争新买宠各出意,
48、慎重者,始若怯,终必勇;轻发者,始若勇,终必怯。——苏轼
49、洛阳相君忠孝家,
50、前尘往事断肠诗,侬为君痴君不知。莫道世界真意少,自古人间多情痴。——苏轼《无题》"
51、头虽长低气不屈。?——苏轼
52、惠州一绝
53、释义:十年荔枝结果时候,也不知道是谁在这儿任职太守。但是他还是愿意在园中种下一颗颗荔枝树。
54、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5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56、这两句流传甚广的诗出自诗人苏轼,解诗者都以为东坡先生是在赞美岭南风物,以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不错,苏轼在岭南时,比被贬黄州时的心情是要好很多,没有了“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失意与苦闷,《宋史》也说苏轼在惠州时“居三年,泊然无所蒂介,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
57、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白居易《种荔枝》
58、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
59、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60、志量恢弘纳百川,邀游四海结英贤——苏轼
61、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州一绝》
62、——杜牧
63、至今欲食林甫肉,
64、苏轼(宋)
65、纪纲一废,何事不生?——苏轼
66、飞车跨山鹘横海,
67、故人应在千山外,不寄梅花远信来——苏轼
68、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苏轼、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苏轼、崇德而定势,行又而忘利,修修而忘名。——苏轼、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笔所未到气已吞——苏轼
69、秋雨晴时泪不晴。
70、人行犹可复,岁月哪可追?——苏轼
71、江山如画,一时多豪杰——苏轼
72、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73、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74、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75、十里一置飞尘灰,
76、——苏轼
77、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78、《荔枝叹》
79、罗浮山:在广东博罗、增城、龙门三县交界处,长达百余公里,峰峦四百多,风景秀丽,为岭南名山。
80、释义:我乘着华丽的船就要出发,江水清澈,两岸的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的细雨,笼罩万家。
81、举大体而不论小事,务实效而不为虚名。——苏轼
82、惊庭溅血流千裁。
83、《荔枝赋》不是苏轼写的。是唐代文学家张九龄的赋作。全赋两大部分,一为“序”,一为“赋”,两部分重心各有不同但又互相映衬,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篇章来铺陈描绘荔枝的珍贵奇异,进而抒发对被弃置埋没而不能充分施展才华的仁人志士的同情以及对命运的思考,荔枝的珍奇、生命的悲哀,全部融为一体。此赋选材精当,寓意深刻。
84、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苏轼
85、小小的荔枝虽味道极美,但实在无法让东坡先生真正“乐不思蜀”。后人借此为荔枝打的广告,也实在有违诗人的本意。民间说法是“一颗荔枝三把火”,而“日啖荔枝三百颗”,那简直就是九百把火,可能就是这九百把火烧得东坡先生怒发冲冠,而后最终去横渡琼海呢!
86、陂塘水落荷将尽,城市人归虎欲行——苏轼
87、知是荔支龙眼来。
88、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苏轼
89、世事如今辣酒酿,交友自古春云薄。——苏轼
9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91、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苏轼
92、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
93、岁月不可思,驶若船放溜。——苏轼
9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95、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苏轼
96、致养口体何陋耶。
97、释义: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雨后山坡上荔枝已经成熟。
98、民不饥寒为上瑞。
99、谷太贱则伤农,太贵则伤末。——苏轼
100、吾君所乏岂此物,
101、但是,苏轼牵挂国计民生的忧患情思,却从来不曾减弱过,《和陶咏三良》曰:“杀身固有道,大节要不亏。君为社稷死,我则同其归。”而在《荔枝叹》中,他借汉唐旧事抨击统治阶级只顾自己享乐不管民众死活的丑恶嘴脸,忧患意识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前人“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影射,在东坡这里,则成了悲愤的直白,“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102、永元荔支来交州,
103、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做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104、雨顺风调百谷登,
105、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106、莫生尤物为疮病。
107、修其本而末自应。——苏轼
108、天宝岁贡取之洛。
109、无人举觞酹伯游。
110、释义: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111、生、死、穷、达不易其志。——苏轼
112、今年斗品充官茶。
113、颠阬仆谷相枕藉,
114、译文及注释
115、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116、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
11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118、可怜亦进姚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