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为什么说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呢?因为这道火光让小女孩稍稍感到了温暖,进而产生幻想,在幻想里,他看到了他想要得到的东西,这道火光让小女孩获得了短暂的快乐和满足,对小女孩来讲这太神奇了,所以从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2、一、选择题。
3、跟奶奶上天了,在墙角冻死了。
4、作者写前三次幻想时,都是由现实-幻象-现实。这些幻象与小女孩的现实生活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现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5、卖火柴的小女孩单从题目上来看,能看出来:首先知道她是一个小女孩,然后她是以卖火柴来维持生活的人,说明她家很贫穷,是穷人家的孩子,是那种懂事的,卑微的,胆怯的,漂亮的小女孩,家庭贫穷,吃不饱穿不暖,更上不起学的孩子,要靠她出来卖火柴为生。
6、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诉的是一个家境贫寒的小女孩赤着脚在大年夜里出来卖火柴,火柴的温暖给她许多美好的幻象: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鸭、美丽的圣诞树和和蔼可亲的奶奶,使她感到很幸福,但最后还是因为太冷而冻死与街头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人的冷漠无情,作者安徒生把小女孩儿现实生活和美好幻象对照着写,更衬托出了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
7、她在擦燃火柴后所看到的,是幻觉,更是对幸福生活的幻想和渴望。
8、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是那个不平等的社会制度造成的。
9、A、被一个狂吠的野狗叼走了。B.被一个顽皮的小里孩拿跑了。
10、A、一棵圣诞树B、一个老奶奶C、一桌子食物D、一个温暖的火炉2、圣诞夜晚上的天气是什么样的,()
11、《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连续擦燃火柴是因为冷,借以取暖。
12、第一次,她看到了火炉,说明她冷;第二次,她看到了烤鹅,说明她饿;第三次,她看到了圣诞树,说明她需要欢乐;第四次,她看到了奶奶,说明她需要慈爱;第五次,她在火光中随奶奶飞向光明和幸福,说明她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望,也暗示小女孩在大年夜被冻死街头的悲惨命运。
13、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他的作品还有:《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本课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14、安徒生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无情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罪恶。
15、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小女孩长着一头金黄的头发,那头发打成可爱的卷儿披在肩上,可以看出,这是个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没有心思去关心自己的美丽,她一心想的是今天是大年夜——一年的最后一天。在这样一个本应幸福温暖的夜晚,她却光着头,赤着脚,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眼巴巴地看着有钱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无可奈何地闻着街上飘着的烤鹅香味。只因为她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即使在这样的夜晚,也必须出来卖火柴,为家里挣一点钱维持生活。多么“可怜的女孩”啊!这段描写,深深地透露出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 2.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这道“奇异”的火光,使小女孩看到暖烘烘的大火炉,得到了短暂的温暖和满足。在这雪花漫天飞舞的“又冷又黑的晚上”,这对于一个“赤着脚”、“一双小脚冻得青一块紫一块”、“蜷着腿缩成一团”、“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的小女孩来说,实在是非常可贵的。 3.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对小女孩来说,这世界上没有光明,没有温暖。奶奶的出现使她无比留恋。她清楚地知道,火柴一灭,慈爱温和的奶奶就会不见的。所以,她不顾一切,“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这句话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也反衬了当时社会现实的冷酷。
16、文章之所以打动,是因为作家巧妙的表达方法: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交替出现。
17、第二次划燃火柴时,小女孩仿佛看到了什么,()
18、A、鹅毛大雪B、倾盆大雨C、电闪雷鸣D、群星闪烁3、卖火柴小女孩的一只鞋子跑丢了,另一只拖鞋是怎么丢的,()
19、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20、《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死了,嘴角却带着微笑,通过擦燃火柴的美好幻想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1、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暖和的火炉,是因为她十分寒冷,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喷香的烤鹅,是因为她十分饥饿,渴望得到食物;最后擦燃整把火柴,她看到了慈祥的奶奶,是因为她想把奶奶留住,和奶奶一起飞走,远离寒冷、饥饿、痛苦。
22、她所渴望的幸福生活,其实就是前几次在火光中看到的景象:没有寒冷,没有饥饿,充满欢乐和慈爱。
23、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塑造了一个为极端贫困的生活所迫,在大年夜卖火柴而终于被冻死的小女孩的形象,这一人物形象无疑凝聚了资本主义现实世界诸多不幸儿童的悲惨形象,是当时现实生活中极为真实的活生生的一个女童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