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句子大全 >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55句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55句

时间:2024-11-20 15:55:51

1、不同点:前一个“不见”是感怀历史,后一个“不见”是对将来提出希望,悲怆之情递进,由古及今。

2、《登幽州台歌》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它的语言风格是沉郁悲壮。

3、神态描写。形象逼真地描写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和悲愤。

4、“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5、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公元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6、作者:陈子昂

7、《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请对“古人”和“悠悠”进行解释。

9、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10、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11、《登幽州台歌》

12、本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13、《登幽州台歌》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来打动人。

1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5、作者孤独地站在幽州台上,仰首责问苍天,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

1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人”“者”是指什么人?

17、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18、登幽州台歌中陈子昂的形象:

19、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0、“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一句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21、给全诗划分朗读节奏

22、任人唯贤的人。

23、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24、仰天长啸的孤独英雄。

25、表达了诗人不被理解赏识的孤独和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抒发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哀

2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7、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28、“独怆然而涕下”属于何种描写?写出了什么?“独”有什么作用?

29、“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30、“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指的是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表现了主人公在时间上的孤独;“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表现了主人公在空间上的孤独。慷慨悲凉的情调,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但是,能面对孤独的人的内心是充实的。他敢问苍天,维护尊严,展现自我,是一个仰天长啸的孤独的英雄。

31、赏析《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3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有两个“不见”,它们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33、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概,抒发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的思想感情。

34、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绣花枕头般的武攸宜不懂军事,面对契丹人的强大威胁他根本没有谋略,陈子昂根据当时的情势提出进谏,非但没被采纳,反而遭到贬斥,因此诗人乃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全诗以辽阔的观感、慷慨悲凉的风格,感伤时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真情流露,其雄浑的气势及其诗意和感情,屹立了千年仍旧撼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35、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36、登幽州台歌

37、这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传世巨作,幽州台在古代又称燕台,传说是战国时代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38、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39、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表达了作者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40、随后,陈子昂又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职。诗人接连受到挫折,报国无望,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41、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42、这两句诗从时间角度写出来时间之悠久绵长,表现了了主人公的孤独,又表述了对古代那些礼贤下士的明君的崇敬之意。缅怀古人的同时,写尽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为下文抒发悲怆的心情做铺垫。

43、古人:贤明的君主(礼贤下士的圣君)。

44、《登幽州台歌》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4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6、四句并非全是抒情。

47、相同点:两个“不见”都表达了作者感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不见”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这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

4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9、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画面。

50、此诗篇幅胆小,但是内涵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

51、【注释】悠悠:无穷无尽的意思。怆然:悲痛伤感的样子。涕:眼泪

52、赏析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53、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54、契丹将领李尽忠攻陷营州。武则天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随军出征。武攸宜心高气傲,却少谋略,兵败。陈子昂请求派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55、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作者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