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句子大全 > 孟浩然字浩然精选好句59句

孟浩然字浩然精选好句59句

时间:2024-11-20 10:00:45

1、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2、在盛唐,许多名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风格迥异的诗篇。不同于李白的狂放、李商隐的愁苦、王维的画中有诗、杜甫的诗中有情,孟浩然的一生与他的诗作,都贯彻着「清澈」与「风流」。

3、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他当年轻快意的时候,所以眼里所看到的无不是美好惬意。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4、没有孟浩然送李白的诗,只有李白送孟浩然的诗。

5、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着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6、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汉族。本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7、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的诗虽不如王维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故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8、孟浩然当然是姓孟!

9、最后一句是眼前景象,但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10、在归隐时,他又经常与朋友在田舍有约,享受田野闲乐。好景不长,孟浩然因家庭变故不得不放弃隐居生活出山谋官。丞相张九龄来襄阳视察,孟浩然在朋友的引荐下,寄给了张丞相这篇传世名作。

11、孟浩然和王维并称为“王孟”,山水田园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因此也称王孟诗派。孟浩然,字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王维,字摩诘,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年间,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所以有“诗佛”之称。

12、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13、孟浩然不是诗圣也不是诗仙,是“诗隐”。

14、王维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15、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

16、这首诗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而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多了点诗意,少了份伤感。

17、孟浩然没有送李白的诗,而李白有送孟浩然的诗。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公元701年~762年,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称为诗仙。孟浩然,字浩然,号孟山人,公元689~740年,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18、王维和孟浩然被人们称为“王孟”,二人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他们都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所以后人将他俩合称“王孟”。王维唐代诗人和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是在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所以后人称“王右丞”。尤善于写五言诗,他的诗大多数都是田园诗,有“诗佛”之称。现保存王维的诗有四百多首,其代表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终南别业》,《使至塞上》等等。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9、孟浩然的一生,有「仕」之乐,无「隐」之苦,但无论在哪个时期,孟浩然的诗词总是最为清澈见底的。这也应了李白对他的评价——「风流天下闻」。

20、“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21、合称“王孟”。

22、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23、唐代:李白

24、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

25、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26、孟浩然,唐朝著名诗人,字浩然。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孟浩然的诗作以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之先,对当时和后代的影响很大。他的诗生活气息浓厚,风格清淡简朴,富有超然自得之趣。形式上以五言诗成就最高,在当时与王维齐名。

27、孟应好朋之约去京城谋职。到达后,皇帝知道了也赶来见孟,孟羞于见官躲入床下。帝叹曰:非我弃君,乃君弃朕尔。

28、造化弄人,一日与好友王维饮酒之时,玄宗突然驾到,这无疑是谋取功名的好机会。然而孟浩然上呈的却是《岁暮归南山》。这首诗成为了压倒孟浩然仕途的最后一根稻草,唐玄宗愤怒的回复:「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后,将孟浩然放还归隐。

29、文学体裁七言绝句作者李白题材赠别诗三、写作时间及背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写的,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0、孟浩然人称诗隐  他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而诗仙为李白,诗圣为杜甫。

31、这首诗写洞庭湖浩瀚的同时又直抒胸怀,衬托诗人的积极状态,最后两句将渴望建功立业之心表达的淋漓尽致。可惜玄宗并没有看上孟浩然,他的仕途也因此中断。在那之后,孟浩然的科举也连连落榜。他已经不再年轻,对仕途的渴望也渐渐消退。

32、孟浩然是男的

33、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34、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35、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36、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7、孟浩然的诗歌主要表达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则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

38、此诗最能归纳出孟浩然一生中都在「仕」与「隐」的矛盾中挣扎,在最后他却干净利落的表明不论功名的澄澈之心。由于归隐的生活实在与求仕之途落差太大,他的诗里常有对仕途的郁闷和对早年归隐的渴望。

39、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辞:辞别。

40、孟浩然(唐朝山水田园派诗人)

41、扩展资料

42、一、作品原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4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4、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4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6、“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47、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48、在隐居之日的某个清晨,孟浩然见自家后院落花纷纷,灵感大发,便写下流芳千古的《春晓》。《春晓》篇幅简短又适合朗读,几乎成为了当代人的启蒙诗篇。

49、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50、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1、他的诗往往怀抱着强烈「直」意,就像清水里的鱼儿一样,一读便让人知道他想的是什么,求的是什么。二十多岁的孟浩然,决定前往鹿门山隐居,泛舟游湖时有感而发:寥寥数笔,孟浩然就描绘出自己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别有一番意境。

52、下:顺流向下而行。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53、王维(699-759),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擅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54、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

55、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又称田园诗派,后人为了突出两人对田园诗派的突出作用也称为:“王孟诗派”。以山水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为主要题材,风格冲淡自然。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隘境界,更多地抒发了个人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博得时人的倾慕。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王维的先行者。

56、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57、孟浩然简介

5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二、基本信息:作品名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创作年代盛唐作品出处《全唐诗》

59、孟浩然的诗虽不如王维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故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