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句子大全 > 辛弃疾的词作中最具有特色的是

辛弃疾的词作中最具有特色的是

时间:2024-11-20 04:24:33

1、豪放派是形成于中国宋代的词学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2、三、"稼轩体"的影响和地位

3、这是辛弃疾四十岁时,也就是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暮春写的词。辛弃疾自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渡淮水投奔南宋,十七年中,他的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主张,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

4、这首词上片主要写春意阑珊,下片主要写美人迟暮。有些选本以为这首词是作者借春意阑珊来衬托自己的哀怨。这恐怕理解得还不够准确。这首词中当然有作者个人遭遇的感慨,但“春将逝更多的是他对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担忧。作者一生忧国忧民,这里也是把个人感慨纳入国事之中。春意阑珊,实兼指国势如春一样一日日渐衰,并非象一般词人作品中常常出现的绮怨和闲愁。

5、辛弃疾的思想内容是抒写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战斗精神。

6、“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也是他个人身世和爱国主义情怀的集中体现。其实,我也纠结了半天,到底是选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还是另一首同样千古绝佳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两首词,各有特色,抒发的情怀类似,都将典故运用得炉火纯青,无论哪首,都是杰作,但我觉得《永遇乐》更有历史沧桑感和悲怆感,因此选了这首。词曰:

7、一、思想上的悲壮

8、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9、上片第二句“匆匆春又归去”的“春”字,当是这首词中的“词眼”。接下去作者以春去作为这首词的主题和总线,精密地安排上、下片的内容把他心中感慨心绪曲折地表达出来。他写“风雨”,写“落红”,写“草迷归路”,……对照当时的政治现实,金军多次进犯,南宋朝廷在外交、军事各方面都遭到了失败,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朝政昏暗,奸侫当权,蔽塞贤路,志士无路请缨,上述春事阑珊的诸种描写件件都是喻指时政且无一不贴切?蜘蛛是微小的动物,它为了要挽留春光,施展出全部力量。在“画檐蛛网”句上,加“算只有殷勤”一句,意义更加突出。作者实有意自拟为蜘蛛。尤其是“殷勤”二字,突出地表达作者对国家的耿耿忠心。这里作者表达了虽然位微权轻,但为报图,仍然“殷勤”而为。

10、●摸鱼儿

11、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

12、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13、下片的结句甩开咏史,又回到写景抒怀上来。“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二句,以景语作结,含有不尽的韵味。除此之外,这两句结语还有以下的作用:第一,刻画出暮春景色的特点。李清照曾用“绿肥红瘦”四字刻画它的特色,“红瘦”,是说花谢:“绿肥”,是说树荫浓密。辛弃疾在这首词里,他不说斜阳正照在花枝上,却说正照在烟柳上,这是从另一角度描暮春景色写有着与绿肥红瘦不同的意味。而且“烟柳断肠”,还和上片的“落红无数”、春意阑珊相呼应。如果说,上片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开篇,那么下片的“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结尾。两相对映,显得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14、蛾眉曾有人妒。

15、一位词人的作品能自成为"体",是很难得的。辛弃疾的词,被称为"稼轩体",是因辛弃疾号稼轩而得名。‘‘稼轩体’’的特点是:

16、辛弃疾的词,正是熔铸了"一代人的痛苦、热情和梦想"。他置身于南宋偏安的时代,金人占据北方领土,南宋朝廷却在"和与战"之间来回摇摆。而辛弃疾作为一个力主抗战的爱国者、作为一个曾起义抗金的战斗英雄、作为一个多次为朝廷制定作战计划的军事家,却始终不得南宋朝廷重用——朝廷想打仗了,就给他一个不重要的职位,让他去解决难题;想议和了,又将他弃之不用,任由主和派一再诬陷。前后有20年的时间,他这个满怀理想、又有才能的人,却被迫闲居在家,这不是时代之痛吗?

17、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18、辛词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被称为豪放派代表。

19、扩展资料:

20、匆匆春又归去。

21、上片以写惜春为主。下片则都是写古代的历史事实。两者看起来好象不相关联,其实不然,作者用古代宫中几个女子的事迹,来比自己的遭遇,进一步抒发其“蛾眉见妒”的感慨。这不只是个人仕途得失。

22、外”、“兵”………而这些意象要表达的是什么呢?在这个学期中,我们学到了不少。

23、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慨。 辛弃疾有勇有谋,以抗金救国为己任,但是,南宋朝廷却没有重用他,反而还猜忌他,疏远他,投置闲散任地方小官长达二十余年,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悲愤不平。在许多登临怀古的词作中,这种情感强烈地表现了出来。

2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5、辛弃疾有勇有谋,以抗金救国为己任,但是,南宋朝廷却没有重用他,反而还猜忌他,疏远他,投置闲散任地方小官长达二十余年,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悲愤不平。在许多登临怀古的词作中,这种情感强烈地表现了出来。

26、春且住。

27、辛弃疾的词多以豪放的风格为主体。有“词中之龙”之称。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与苏轼合称“苏辛”。

28、批判南宋王朝的投降政策。 整个南宋,上层官僚集团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主和派和主战派的斗争。而主和派几乎占的都是上风。词人对此是十分愤慨。

29、自己抗金杀敌收拾山河的志向也无法实现,只是作一些远离战事的闲职,这一次,又是被从荆湖北路转运副使任上调到荆湖南路继续当运副使。转运使亦称漕司,是主要掌管一路财赋的官职,对辛弃疾来说,当然不能尽快施展他的才能和抱负。何况如今是调往距离前线更远的湖南去,更加使他失望。他知道朝廷实无北上雄心。当同僚置酒为他饯行的时候,他写了这首词,抒发胸中的郁闷和感慨。

30、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又一大特色,是广泛地引用经、史、子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语汇、成句和历史典故,融化或镶嵌在自己的词里。这本来很容易造成生硬艰涩的毛病,但是以辛弃疾的才力,却大多能够运用得恰到好处、浑成自然,或是别有妙趣,正如清人刘熙载《艺概》所说:“任古书中俚语、廋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

31、怨春不语。

32、闲愁最苦。

33、在国土沦丧、南宋朝廷风雨飘摇的大形势下,"稼轩体"以高尚的灵魂、雄壮的声音振奋了人心,辛弃疾还团结了一批优秀词人,比如陈亮、刘过等等,他们与辛弃疾一起,联手进行豪放词创作,不断扩大"稼轩体"的"晕圈效应"。时至今日,我们仍能从那些壮志凌云的词作里,感受到"张乐洞庭"的余音。

34、批判南宋王朝的投降政策。

35、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36、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在大量使用散文句式、注意保持生动的语气的同时,他仍然能够用各种手段造成变化的节奏。

37、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38、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39、上片主要抒发作者惜春之情。

40、辛弃疾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如《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满江红》(鹏翼垂空)等,表现了恢复祖国统一的豪情壮志。

41、下片一开始就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喻指自己的失意。自“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一段文字,说明自古便有娥眉见妒的先例。陈皇后因招入妒忌而被打入冷宫——长门宫。后来她拿出黄金,买得司马相如的一篇《长门赋》。希望用它来打动汉武帝的心。但是她所期待的“佳期”却迟迟未到。这种复杂痛苦的心情,对什么人去诉说呢?“君莫舞”二句的“舞”字,因高兴而得意,忘形的样子。“君”,是指那些妒忌别人进谗言取得宠幸的人。意思是说:你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没见杨玉环和赵飞燕后来不是都死于非命吗?“皆尘土”,是用《赵飞燕外传》附《伶玄自叙》中的语意。伶玄妾樊通德能讲赵飞燕姊妹故事,伶玄对她说:“斯人俱灰灭矣,当时疲精力驰骛嗜欲蛊惑之事,宁知终归荒田野草乎!”“闲愁最苦”三句是结句。闲愁,作者指自己精神上的不可倾诉的郁闷。危栏,是高处的栏干。后三句是说不要用凭高望远的方法来排消郁闷,因为那快要落山的斜阳,正照着被暮霭笼罩着的杨柳,远远望去,一片迷蒙。这样的暮景,会使人见景伤情,更加悲伤。

42、不仅岳飞,李纲,张孝祥等人写出壮怀激烈的词作,原先一些以婉约出名者,如朱敦儒,李清照等也写出了不少激昂慷慨的词作。然而,南宋豪放词的典范,却非辛弃疾莫属。在艺术表现上,辛弃疾以文为词,以古写今,不仅进一步拓宽了词的表现领域,也极大地拓展了词的表现手法。

43、如《水龙吟》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意义联贯而下,在词中是很长的句子,但却是顿挫鲜明,铿锵有力。

44、作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他的代表作很多,众多的词作脍炙人口千古流传,譬如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等,即使有些婉约气息的作品也处处透露出豪情,像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45、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当时学的时候只是觉得这首词中出现的意象非常之多,“剑”、“吹角”、“营”、“麾”、“塞

46、豪放。。词作中的爱国意象。。例如:《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

47、抒发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

48、更重要的是志士仁人都如“娥眉见妒”关系到宋室兴衰的前途,它和春去的主题并未脱节,而是相辅相成的。作者在过片处推开来写,在艺术技巧上说,正起峰断云连的作用。

49、整个南宋,上层官僚集团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主和派和主战派的斗争。而主和派几乎占的都是上风。词人对此是十分愤慨。在他的爱国词中大量对南宋王朝的投降政策进行抨击。

50、"稼轩体"将词体的审美,彻底由婉约转向阳刚,它庞大、优质、又反应时代特征的存在,使后来的词人,都无法抗拒这一风气的转变,比如姜夔、张炎,他们虽不是辛派词人,但都或多或少受到"稼轩体"的影响。

51、作品的艺术性,是作者审美观的体现。辛弃疾的词数量庞大,内容丰富,艺术特色也多种多样,很难一一总结。但找其共性,可以发现有艺术追求,是登高望远。荀子说:"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唐诗的雄豪博大就往往与诗人登高望远的体验相联——陈子昂《登州台歌》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短短四句,却涵盖古今变易、宇宙苍茫,具有深刻的哲理。

52、辛弃疾的词慷慨悲壮,豪放,报国的壮志,英雄的襟怀,军人的豪情。情感奔放激越,瞬息万变.亦长于婉约之作,细腻动人,有清刚之气。

53、二、艺术上的追求

54、上片起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说如今已是暮春天气,禁不起再有几番风雨,春便要真的去了。“惜春长怕花开早”二句,揭示自己惜春的心理活动:由于怕春去花落,他甚至于害怕春天的花开得太早,这是对惜春心理的深入一层的描写。“春且住”三句,对于正将离开的“春”作者深情地,对它呼喊:春啊,你且止步吧,听说芳草已经长满到天涯海角,遮断了你的归去之路!但是春不答话,依旧悄悄地溜走了。“怨春不语”,无可奈何的怅惘作者无法留住春天,倒还是那檐下的蜘蛛,勤勤恳恳地,一天到晚不停地抽丝网,去粘惹住那象征残春景象的杨柳飞花。如此,在作者看来,似乎这殷勤的昆虫比自己更有收获,其情亦太可悯了。

55、虽然美好的希望总与无情的毁灭交织,但一生三起三落的辛弃疾,始终没有放弃理想与信念。朝廷用他,他就积极提出战略建议;朝廷不用他,他就将满腔爱国豪情、曾征战沙场的气度诉之笔端。这颗赤子之心,便成了"稼轩体"独有的思想特色——雄豪之气中又带着一些悲剧意识,具有一种悲壮

56、稼轩体是辛词的一种,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

57、清人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里说:"后人以粗豪学稼轩,非徒无其才,并无其情,稼轩固是才大,然情至处后人万不能及。"别人可以有他的才华、他的思想,但他的情感、他的艺术性是由时代特征、精神品格、审美体验所构筑。因此,"稼轩体"是独一无二的,只能模仿,无法超越。

58、辛弃疾的主要内容是抒写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战斗精神。具体体现在:

59、具体体现在:1、抒发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 辛弃疾早年生活在北方,参加过抗金斗争,南归后日夜不忘恢复中原,因此,他用词反复的书写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战斗激情。

60、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慨。

61、北宋豪放词,主要体现为封建体制下受压抑个体的心灵解放,而南宋的豪放词则将词人个体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进一步拓展了词的表现领域,提升了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靖康之变之后,中原沦陷南宋偏安的社会现实,给南渡词人以极大地刺激,词人纷纷引出悲壮之音,唱出慷慨之声。

62、辛弃疾词的风格是什么?

63、辛门人在《稼轩词甲乙集·序》中说:故其词之为体,如张乐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又如春云浮空,卷舒起灭,随所变态,无非可观。无他,意不在于作词,而其气之所充,蓄之所发,词自不能不尔也。其间固有清而丽、婉而妩媚,此又坡词之所无,二公词之所独也。

64、辛弃疾早年生活在北方,参加过抗金斗争,南归后日夜不忘恢复中原,因此,他用词反复的书写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战斗激情。

65、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66、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文人词较多使用的以密集的意象拼合成句、跳跃地连接句子构成整体意境的方式,在辛词中完全被打破了。但并不是说,辛弃疾的所谓“以文为词”不再有音乐性的节奏。在大量使用散文句式、注意保持生动的语气的同时,他仍然能够用各种手段造成变化的节奏。

67、第二“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暮色苍茫中的景象。这是作者在词的结尾处饱含韵味的一笔,旨在点出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趋势也抒发自己尚未见用的郁闷。这和这首词春去的主题紧密相联的。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辛幼安晚春词:”更能消几番风雨‘云云,词意殊怨。’斜阳烟柳‘之句,其与’未须愁日暮,天际乍轻阴‘者异矣。……闻寿皇(指宋孝宗)见此词颇不悦。“可见这首词流露出来的对国事、对朝廷的耽忧怨望之情是何等强烈感人。

68、更能消几番风雨?

69、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70、辛弃疾词作鉴赏

71、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72、不过我个人看来,最具其词人与军人双重特点的作品则是《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3、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74、辛弃疾的风格特点是多样性,既有豪放的,也有婉约的,还有清丽的。而豪放的风格又占主导地位,这都是由其复杂的生活经历决定的。不过辛弃疾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像《水龙吟》、《水调歌头》、《满江红》等,皆表现了恢复祖国统一的豪情壮志。

75、辛弃疾光复故国的伟大志向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