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名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白话释义: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辛弃疾〔宋代〕
5、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6、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7、“旧时”指“以前的,往日的”“忽见”指“忽然看见”词中具体指“忽然看见以前的那间茅屋小店”
8、写的是夏季,从听取蛙声一片这一句可以看出。
9、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10、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1、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2、原文: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4、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15、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17、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对偶和反衬。
18、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19、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其中描绘农村夏夜清新景色、晴朗夏夜的句子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丰收喜悦的句子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0、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2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2、西江月描写的是夏季,从听取蛙声一片这一句可以看出。
23、因为,无论是蛙声,还是蝉鸣,都是盛夏的夜里叫的最响。特别是夏天雨后的夜晚,池塘边、稻田里、草从中,到处都是青蛙。而树上的蝉鸣,也是炎热的夏天才叫的最响,而且天气越热叫的越响,不知疲倦地叫,如果不是特别困,人都睡不着觉。一旦到了秋天,蝉鸣往往变得很短促,声音也有点沙哑,直到死去。
2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25、原文: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茆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上片: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下片: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26、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似凉风徐徐,时感清幽。
27、稻花的香气,送来丰收的信息,高唱丰年之歌,蛙声连成一片。
28、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9、“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句诗的意思是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醒了睡在树枝上的喜鹊。
30、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的是夏天的景象。
31、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全词意思是:明月照射斜枝上的喜鹊,使它惊飞不安,一阵阵的蝉叫,被半夜的清风传来耳畔。
32、不是西江月村居,是清平乐·村居,原文如下:
33、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他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叙述描写。
34、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35、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36、《西江月》写的是夏天.从这些句可以知道:“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夏夜有蝉鸣,并且稻是在夏天开花的.
37、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38、《西江月》每句字数大致整齐,为六、六、七、六句式。上下阕开头两个六字句,易于对偶。这首《西江月》上下阕开头两句对偶都很工稳。
39、清平乐·村居
40、七八个星星,闪烁在远处天边,两三点雨滴,洒向山峰的前沿。
41、全诗描绘了一幅清幽静谧的夏夜景象。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两句诗运用了互文和对偶的修辞手法,使诗句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同时,前后两句的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来表达一个完整的句意。下阕表达了诗人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42、往日,社林旁边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
43、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44、转过溪边石桥,突然出现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