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译文——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2、《在水一方》由琼瑶填词,林家庆谱曲,这首歌是琼瑶1975年时为她的电影《在水一方》谱写的同名主题歌,由高凌风、江蕾演唱。1980年,邓丽君演唱了这首歌并将其收录于同名专辑《在水一方》中,从此,《在水一方》红透了大江南北。1988年,琼瑶推出《在水一方》的电视剧版本,这首歌改由李碧华演唱,作为电视剧的插曲出现。
3、其实“在水一方”并不一定实指具体的方位与地点,它只是隔绝不通的一种象征,目的在于能够写出主人公心之所存与目之所望的一致。因此这两句不妨看作望穿秋水,仍不见伊人踪影的抒情主人公心灵的叹息。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4、陈瑞演唱歌曲《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于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5、赏析: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河水的另外一边。
6、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i]。
7、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
8、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i]。
9、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10、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1、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
12、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
13、译文——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14、《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15、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16、《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1]
17、在水一方
18、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19、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20、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1、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2、歌曲曲调婉转悠扬,邓丽君的歌声更是柔情似水。邓丽君的音色与词曲完美地结合,体现了歌词中塑造的流水般的意境
23、在水一方:出自《诗经·国风·秦风》的《蒹葭》。通过事实虚化、意象空灵、整体象征这紧密相关的三个方面的特点,将并非现实的人事,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这首写作背景颇受争议的小诗,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24、译文——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25、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
26、《诗经》的《国风·秦风·蒹葭》。
2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出自《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本诗中的景物描写十分出色,景中含情,情景浑融一体,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给人一种凄迷朦胧的美。
28、这两句意是:所说的这个意中人,就在河水那一方。描写所思念的人儿远在彼方,由于受阻,总是可望而不可及,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深刻的思念。
2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0、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1、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32、出自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意思是美丽的人,在水道阻隔的另一方
33、《诗经·国风·秦风》
34、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35、《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1]它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写作手法,开创了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历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不同程度地受到《诗经》的影响。
36、作品原文
37、在水一方:出自《诗经·国风·秦风》的《蒹葭》。通过事实虚化、意象空灵、整体象征这紧密相关的三个方面的特点,将并非现实的人事,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这首写作背景颇受争议的小诗,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琼瑶小说《在水一方》多次被拍为影视作品,琼瑶同时也创作了同名歌曲《在水一方》,并被许多歌手演唱。
38、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
39、译文——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40、《蒹葭》这首诗,选自《诗经•国风•秦风》
4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42、在水一方出自《诗经·国风·秦风》。
43、作者:佚名 诗的象征,不是某词某句用了象征辞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体象征。“在水一方”,可望难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从之,道阻且长”的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们可能经常受到从追求的兴奋。到受阻的烦恼、再到失落的惆怅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礼,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奋战多痛苦或顺流而下空欢喜的情感冲击;读者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意境的整体象征,使嫌夜)真正具有了难以穷尽的人生哲理意味。王国维曾将这首诗与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相提并论,认为它二“最得风人情致”,这显然是着眼于它的意境的人生象征意蕴。 事实的虚化、意象的空灵和意境的整体象征,是一个问题的三个层面。从事实虚化到意象空灵,再到整体象征,这大致上就是象征性诗歌意境的建构过程。《蒹葭》
44、歌曲歌词出自《诗经·国风·秦风》的《蒹葭》。通过事实虚化、意象空灵、整体象征这紧密相关的三个方面的特点,将并非现实的人事,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这首写作背景颇受争议的小诗,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45、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46、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47、在水一方出自《诗经·蒹葭》
48、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49、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50、扩展资料
51、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52、《国风·秦风·蒹葭》是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而作。陈子展《诗三百解题》说:“《蒹葭》一诗,无疑地是诗人想见一个人而竟不得见之作。
53、您好,歌曲《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于《诗经》是1975年琼瑶的电影《在水一方》的主题曲,也是琼瑶作词,林家庆作曲,歌词出自《诗经·蒹葭》!
54、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55、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56、演唱:邓丽君
57、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58、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59、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60、原文如下:
61、译文——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62、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63、《诗经》共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64、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65、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6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出自《诗经·国风·秦风》。秦,周朝时诸侯国名,在陕西中部和甘肃东部一带。《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67、在水一方源于《诗经》。
68、《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
69、《蒹葭》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70、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71、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萋萋一作:凄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