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句子大全 > 关于描写夏天的诗句优选好句105句

关于描写夏天的诗句优选好句105句

时间:2024-11-19 20:50:14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____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宋代:杨万里译文: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3、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5、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7、风,满座凉;莲,入梦香。

8、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

9、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观《纳凉》

10、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苏轼《贺新郎·夏景》

1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2、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苏轼《浣溪沙》

13、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14、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15、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16、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17、长养薰风拂晓吹,渐开荷芰落蔷薇。

18、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其一》

19、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20、《采莲曲》

21、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22、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23、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24、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25、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____高骈《山亭夏日》

2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27、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28、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____杨万里《小池》

29、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3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1、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32、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33、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杜甫的《江村》

34、《山亭夏日》唐代:高骈译文: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水精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35、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杨万里《夏夜追凉》

3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37、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陈文述《夏日杂诗》

38、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柳宗元《夏昼偶作》

39、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40、唐·王昌龄

41、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七日望湖楼醉书》

42、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____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43、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4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45、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46、《小池》宋代:杨万里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47、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陆游的《幽居初夏》

48、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朱淑真《即景》

49、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木兰舟上如花女,采得莲房爱子多。——陈璨《曲院风荷》

5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杨万里译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5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5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一》

53、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54、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

55、绿叶忽低知鸟立,青萍微动觉鱼行。

56、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57、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58、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59、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王令《暑旱苦热》

60、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李白《夏日山中》

6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的《观刈麦》

6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李商隐《晚晴》

63、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64、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65、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66、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施肩吾《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67、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68、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6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

7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____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71、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陆游《初夏绝句》

72、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73、《孟夏》

74、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虞世南《蝉》

75、艇子几时同泛?待折荷花临鉴。——厉鹗《谒金门·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

76、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7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78、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翁卷《乡村四月》

79、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80、唐·樊旬

81、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82、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83、《仲夏》

84、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初夏即事》

85、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86、《小池》

8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88、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89、宋·杨万里

90、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91、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苏舜钦《夏意》

92、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曾畿《三衢道中》

93、《夏日南亭怀辛大》唐代:孟浩然译文: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94、唐·贾龠

95、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

9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97、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98、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99、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100、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101、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10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3、幽花避日房房敛,翠树含风叶叶香。

104、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105、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