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句子大全 > 王昌龄的爱国诗

王昌龄的爱国诗

时间:2024-11-19 19:01:51

1、[注释]

2、诗意: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3、《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4、边塞诗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边塞诗一般出自于出征的将领或随军文官之手。通过对古战场的艰辛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描写表达思乡之情以及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

5、题解: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6、《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7、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8、宋·辛弃疾

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0、不是,是边塞诗。

11、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1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13、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14、万里长征人未还。

15、在这期间,王昌龄从未改变其光明磊落的品格操守与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除了饱览江南的风景名胜之外,还十分热衷于诗词创作。据史书记载,王昌龄与盛唐时代数之不尽的诗坛名家都私交甚好,其中,与李白、孟浩然、岑参等大诗人的来往尤其频繁。岑参曾手书《送王大昌龄赴江宁》一诗,赠与王昌龄,以表达二人深厚的友情,一度被传为佳话。王昌龄的诗文笔细腻生动,意境大气悠远,既有以壮写悲的边塞之作,又有哀婉幽怨的深宫寄语,可以说在盛唐的历史上,他是一位别具的家国情怀的诗人。

16、宋·李清照

17、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18、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1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0、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21、《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3、夜阑卧听风吹雨_x0005__x0002__x0006__x0001_,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

24、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25、王昌龄作为我国著名的诗人,写下许许多多著名的诗篇,流传后世。王昌龄在七言绝句的创作上有很高的成就,被人们称为“七绝圣手”。而王昌龄代表作有很多,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从军行》和《塞下曲》。

2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27、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8、王昌龄的代表作

29、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30、《示儿》宋陆游

31、《从军行》有很多首,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第一首:“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其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这一首七言绝句当中的千古名句,受到了后世的推崇与赞扬。

32、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33、唐·王昌龄

34、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3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7、死去元知万事空_x0005__x0002__x0006__x0001_,但悲不见九州同。——宋陆游的《示儿》

38、《凉州词》

39、《从军行》这首绝句是年轻时的王昌龄所写下的,表达了王昌龄想要投笔从戎,去到沙场上面杀敌立功,从而成就一番事业的理想与抱负。你也正是因为王昌龄所写下的《从军行》,使得很多的爱国男儿纷纷赶往战场,保家卫国,建功立业。

40、但使龙城飞将在_x0005__x0002__x0006__x0001_,不教胡马度阴山——唐代王昌龄的《出塞二首》

4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42、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43、《登楼》

44、宋·陆游

45、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

4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7、王昌龄《从军行》经典边塞爱国唐诗

48、[简析]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49、有关王昌龄生平故事介绍

50、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1、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2、《夏日绝句》

53、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54、《蜀相》

55、《春望》

56、于战士们的家国情怀的古诗:

57、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王昌龄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并在后代以边塞诗称世。

58、说起盛唐诗人王昌龄的爱国诗,最脍炙人口的当属那首著名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短短二十八个字,描绘出一幅意境壮阔的边塞风光,亦写尽了边关将士保家卫国,无私无畏的壮志豪情,无愧为盛唐边塞七绝诗中的旷世佳作。

59、《出塞》译文:

60、不教胡马度阴山。

61、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2、王昌龄的《出塞》一共有两首,而我们最熟悉的其中一首就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两首就是对当时边塞战争的描写,历来他的这首诗在文坛的评价很高,有人曾说它是唐朝七绝的压轴之作。还有王昌龄曾学过剁手《从军行》,里面也有名作留世,王昌龄还写过《西宫春怨》、《闺怨》等描写女性不幸遭遇或者思春情怀的诗句,他的《采莲曲》则是表现了少女的天真烂漫。王昌龄的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也是千古名作。

63、《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64、(1)从军行七首·其四(唐·王昌龄)

6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66、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宽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这本是边塞诗所最常用的结构,但是诗人运用最简练的技巧,于这情境之外又扩大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在最平实无华的主题之中凝练出贯穿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考。

67、《出塞》原诗:

68、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69、《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70、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71、但使龙城飞将在,

72、(2)南园十三首·其五(唐·李贺)

73、《春望》唐代诗人杜甫

74、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75、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76、王昌龄的诗大反映自身的爱国精神和战争中人民的艰苦,他善于借景言情,最具代表的作品就是《出塞》。

77、少年时期的王昌龄家境贫寒,是一位苦读考上进士的寒门学子,在潜规则横行的中国封建社会,朝中无人的王昌龄,其仕途之坎坷,可想而知。直到而立之年,王昌龄才得以跻身官场。初时只得出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又中凭借其出众的才学升任博学宏辞,之后又辗转改任汜水县尉,然而很快因事遭到帝王贬斥,于是不得已迁任江宁丞,度过了一段孤独寂寥的岁月。

78、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7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80、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盛极一时的大唐国运霎那间急转直下。朝廷政局动摇,百姓顿时陷入水深火热的境地。一代爱国诗人王昌龄也未能躲过这场浩劫,于辗转返回家乡的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扣押杀害,享年59岁,从此,气势雄浑的边塞诗作顿成绝唱,而王昌龄的生平事迹,也与他的生命一样,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渐行渐远……

81、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82、但使:只要。

83、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84、《塞下曲》之所以能够成为王昌龄代表作,不仅仅是因为《塞下曲》当中所使用的词语与手法非常的绝妙,更是因为《塞下曲》当中所表达的感情,容易使人产生共鸣。

85、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86、王昌龄的爱国诗

87、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88、盛唐著名的爱国诗人王昌龄,一生浮沉官场,郁郁不得志,终于安史之乱中与世长辞。他一生清廉自守,光明磊落,虽于政治领域没多大建树,却难得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在他有生之年,创作了大量反映边关将士保家卫国、思念故乡的边塞诗作,其中尤以七绝见长,因而王昌龄在唐代诗坛上享有极其崇高的地位,被誉为“七绝圣手”,他生前所创作的伟大诗篇,也广为流传,为后人所铭记。

89、《示儿》

90、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91、风萧萧兮易水寒_x0005__x0002__x0006__x0001_,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先秦《渡易水歌》

92、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93、《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杜甫:《归雁》不独避霜雪,其如俦侣稀。四时无失序,八月自知归。春色岂相访,众雏还识机。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94、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95、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96、秦时明月汉时关,

97、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9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99、《出塞》

100、男儿何不带吴钩_x0005__x0002__x0006__x0001_,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101、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102、说起盛唐诗人王昌龄的爱国诗,最脍炙人口的当属那首著名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短短二十八个字,描绘出一幅意境壮阔的边塞风光,亦写尽了边关将士保家卫国,无私无畏的壮志豪情,无愧为盛唐边塞七绝诗中的旷世佳作

103、王昌龄字少伯,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被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是唐朝享有盛誉的诗人,与大诗人李白、孟浩然、高适、王维等人都有交情。王昌龄的诗歌题材大多是七言绝句,选材大多是以爱国立功、思念家乡等边塞诗,所以是反映他所处时代的战争方面的现实生活。

104、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105、《出塞》【唐】王昌龄

106、诗意: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107、《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08、唐·王翰

109、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110、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1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2、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13、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114、这首诗气魄宏大,热情洋溢,一扫边塞诗凄婉悲凉的一贯风格,描写了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歌颂了他们奋勇杀敌、忘我报国的英雄主义精神。

115、《从军行》

116、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117、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

118、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119、关于爱国的五言诗句:

120、王昌龄画像

121、《塞下曲》是中老年时期的王昌龄所写下的,在《塞下曲》当中,多描绘战场的残酷,以及战争给士兵的家人所带来的种种痛苦。主要是表达了王昌龄的非战思想,让人们可以尽早的化干戈为玉帛,避免战争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伤害。由此可以看出,王昌龄不仅仅拥有才能,更拥有一颗博爱之心。

12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23、《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24、唐-王昌龄

125、王昌龄一生清廉自守,常怀忧国忧民之心。在他有生之年致力于诗词创作,留下数之不尽的传世名篇,被后世誉为“七绝圣手”,在盛唐的诗坛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王昌龄的诗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笔者犹记学生时代的语文课本上收录过不少他的塞外诗篇,其中有一首《从军行》令人印象十分深刻。“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字里行间,写尽了塞外边关将士为国征战沙场的英勇气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本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真实心境,为当时社会生活的写照。

126、王昌龄生平

12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28、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12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30、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