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句子大全 > 荀子人性本恶

荀子人性本恶

时间:2024-11-19 11:35:47

1、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之一,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2、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有极大的区别,但就通过所谓的“圣王之教”来教育感化民众这一目的而言,他们又是一致的。其性恶思想也被后人认为是其法家思想趋向的萌芽。

3、人性论:在人性论方面,荀子提出了与孟子“性善”论截然相反的“性恶”论的观点。他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质朴的一种自然属性。

4、圣人、贤人正是“人之所积而致矣”。

5、荀子认为“人性本善”的说法十分虚伪,每一个人生下来,其本性就是“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天生地喜好利益、追求声色。人类天生带着恶念,正是因为带着这种恶的本性,社会才出现各种恶性事件。

6、人性本恶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荀子提出的。正所谓“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7、荀子最著名的是他的性恶论,这与孟子的性善说直接相反。他的总论点是,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价值来自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正是在这一点上,人在宇宙中具有和天、地同等的重要性。

8、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周朝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世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

9、荀子曰,人性本恶,善者伪也,意思是说,人的本性原本是恶的,良善是在礼法的教导之下行出来的。孔子曰,人之初,性本善。意思是说,人刚出生的时候性情都是善良的。只要在伦理道德和仁爱的教诲之下。都能遵纪守法。

10、荀子所论及的人性,其本质恰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荀子的性恶论的思想在先秦百家关于人性的论断中独树一帜,他的思想对后世今天的意义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11、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势顾,玉莹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故则从之人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理化礼义之道,然后茱萸词让,何妤玟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其伪也。

12、人性本恶是荀子提出的,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之一,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13、人性本恶。荀子的人性论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独树一帜,他对“性”的含义有特别的界定。不管他在人性问题上怎样立论,其最终目的依然是使人为善,为此荀子提出“化性起伪”的说法,还提出“涂之人可以为禹”的人性理想。

14、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人可以从性恶变成性善,这全靠后天的努力,靠教育、学习、实践和礼义法制的约束。

15、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16、这就更明确地表明荀子对“性”的界定即天生如此,不是后天学来的。

17、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18、人们所以不能都成为圣人贤人,则是由于人们所积累不同:积耕耨便成为农夫,积斫削便成为工匠,积贩卖便成为商贾,只有积礼义才能成为君子和圣人、贤人。

19、荀子的性恶论作为一种别具一格的人性论思想,不仅在荀子哲学理论体系内部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与以往的人性论的辩驳中开启了后来的人性理论。本文试图厘清荀子性恶思想的内在理路和基本预设,在此基础上,对荀子的人性论思想加以简略的反思。

20、他在《性恶》篇中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

21、性恶论,是指荀子所论及的人性,其本质恰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荀子的性恶论的思想在先秦百家关于人性的论断中独树一帜。

22、"人性本恶"是荀子说的。

23、思想家荀子曾提出“人性本恶”的“性恶论”,著名词作家闫肃对此理论有自己的见解。在他看来,人似乎天生就会一心保护自己,但若说“人尽恶”也并不完全正确,“因为任何事物都会有两面性的”。

24、正是因为人们后天的努力,后天的积累有所不同,这才出现了圣贤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才有了贫富贵贱等级之分。

25、所以,儒家文化是以德治国,教化黎民百姓,给人尊严。法家提倡,以法治国,规范人的行为。在律法之下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