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么一走,他再没有回延安。1979年12月3日死于多伦多。
2、年6月红一方面军到达四川懋功,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
3、为使王明顺利上位,米夫事先以共产国际的名义找委员们谈话,并在一份文件中将王明列为政治局委员的候选人。这份文件一公布,会场上就乱了起来,各种争论之声此起彼伏。其中,反抗最为激烈的当属党的创始人罗章龙、何孟雄。
4、这一无理要求自然遭到了中央的驳斥,但也让张国焘心怀不满。沙窝会议以后,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央北上的决定。中央红军北上后,张国焘率领左路军南下,向金川流域集结。与此同时,他开始为分裂中央制造言论,攻击中央的北上战略是逃跑主义。
5、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在向蒋介石要求抗日遭拒后,采取了“兵谏”,扣留了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八项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6、事变发生后,张学良连夜电告中共中央。党中央派周恩来于12月17日到达西安。在弄清情况后,党中央以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大局为重,独立自主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据此,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作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的承诺。
7、但是,由于张国焘犹豫徘徊,使原定向川甘边左展的作战计划未能实现。五月初,四方面军又越过涪江向岷江地区前进。主力一部,经北川向南进到茂县、咸州,逼近汶川;另一部占领理番;还有一部转到松潘、平武以南的镇江关和片口地区。四方面军经过的这些地方,绝大多数的县都是处在中央指出的岷嘉两江之间地区。而这—地区无论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都远远优于川康边地区。
8、在中共党史上,曾经发生过两次“另立中央”的非常事件。这两次“另立中央”事件,不仅在党内外造成震动,产生过较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也给中国革命事业带来了损失,一度形成党中央的分裂局面。
9、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在夹金山北面的懋功会师。
10、年6月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在汉源击溃川军杨森部后,经天全、芦山抵宝兴。6月12日,自宝兴县硗碛村出发,翻越长征以来的第一座雪山夹金山。此山海拔4000多米,一上一下要走70里路,高山缺氧,积雪终年不化,行人翻越十分困难,有些人坐下休息就再也起不来。
1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12、年1月13日,为抵抗米夫肆意践踏党的组织原则的做法,罗章龙、何孟雄等人召开“反对四中全会代表团”会议,并致信共产国际陈述事实。米夫为平息众怒,立即召集罗章龙、何孟雄等人开会,同时以共产国际大帽子进行恐吓。尽管如此,罗章龙等人还是固执己见,坚决反对米夫、王明的小宗派集团。
13、红军两大方面军会师,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妄图各个歼灭红军的狂妄企图,增强全党全军胜利的信心,为开展新的局面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两军会师,使两大主力红军聚集于一起,统一于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直接领导下,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创造了有利的局面。
14、中共中央正确地分析了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经过反复研究,确定了和平解决的方针,并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前往西安参加谈判。
15、年1月7日,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于上海召开。由于这次会议完全是按照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旨意进行,其目的就是全力扶持其门生王明上台。在会前,米夫就刻意叮嘱与会代表不要私底下搞小动作,尤其是不要通知罗章龙等中央委员参会。
16、年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红一军团二师四团,翻越夹金山后,在四川懋功(现在称小金县)达维河畔,与前来迎接的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二十五师七十四团,胜利会师。这次会师,实现了之前中央确定的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目标。
17、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延安召开扩大会议。
18、但会师不久,张国焘便开始了向党中央要权到分裂党、分裂红军的罪恶行径,1935年9月,中央军委及红一、三军团北上陕甘,而张国焘违反“两河口”会议北上抗日的决定,率红四方面军并裹挟红一方面军五、九军团及朱德、刘伯承等一方面军部分干部一同南下直打到雅安,开启了朱德在“南下北上”的严峻斗争中最为艰难的一段历史。
19、你好,张国涛是江西萍乡人,搜狗百科有详细资料,可以去查一查
20、为阻止分裂活动的进一步蔓延,中央要求罗派成员承认错误,并将罗章龙开除党籍。在中央的打击和说服教育下,参加“第二中央”的大部分同志都公开承认了错误。至此,“第二中央”的分裂活动也随之烟消云散。
21、一大召开时,李达接待的第一个外地代表是张国焘,对人感觉敏锐的张国焘后来在回忆录中记述初次见到李达的印象,李达“是一个学者气味很重、秉性直率的人,有一股湖南人的傲劲,与人谈话一言不合,往往会睁大双目注视对方,似乎怒不可遏的样子。
22、年6月,红一方面军成功强渡大渡河,甩掉国民党追兵后,来到雅安市宝兴县的夹金山脚下,拉开了艰难而伟大的爬雪山、过草地征程。夹金山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海拔4000多米,红军翻过的垭口海拔4114米。寒冷、缺氧,中央红军战士多来自南方,从未遇过这样高的雪山和严寒,再加上衣服单薄,粮食不足,让红军遭受了大量非战斗减员。
23、张国焘八路军总政治委员,不同意北上抗日,自己带了一部分部队跑了.后来投降国民党.解放后跟着去了台湾,晚年在加拿大度过.死的非常惨,半夜风把瘫痪的张国焘被子吹到地上了,张国焘喊了半天没人过来帮他捡起来,第二天早晨护士进来发现张国焘已经冻死了.是个悲剧性的结尾.
24、西安事变是1936年发生在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
25、当晚张国焘密见蒋鼎文,第2天致祭黄帝陵后,张国焘对秘书和警卫班说:“你们先坐车回延安吧,我要去西安办事。”
26、年10月5日,张国焘在清洗完反对派之后,将分裂活动提上了日程。不久,张国焘在四川理番县召开军队高级干部会议,公然成立所谓的“临时中央”,并自封为主席。至此,张国焘的分裂活动开始蔓延全党,酿成了严重的党内危机。
27、四方面军南下时候总计九万人左右,红四方面军先是在长征期间由于张国焘错误的分裂主义而南下,在百丈关战役当中与伤亡惨重,不过随着国民党军队的增加,红四方面军显得力不从心,不得不选择向西撤退。
28、沙窝会议期间,张国焘自恃己方兵强马壮,多次向中央要权,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为平衡党内派系,中央决定任命张国焘担任红军总政委,成为中革军委的实际负责人,但张国焘并不满足于此,再次提出要中央增补红四方面军的几个干部为政治局委员。
29、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张国焘自上年,9月率部南下后,红四方面军在作战中歼灭了许多敌人,但本身也遭到严重损失,减员一半,在强敌围攻下被迫于本年2月间撤离天全、芦山和宝兴地区,向西康东北部转移。6月,张国焘宣布取消第二“中央”。红二、六军团于上年11月由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
30、何孟雄等26人被害后,罗章龙更是对王明一伙极度失望,开始采取分裂党的行为来反对王明一伙。1931年1月17日,罗章龙策划成立“临时中央干事会”,也就是所谓的“第二中央”。
31、蒋介石于,24日被迫接受联共抗日的条件。随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遭到蒋介石囚禁。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32、张国焘短短的几句就把李达的书生意气写得入木三分。性格决定命运,李达是一个认理不认人的书生,这才是他脱党的真正原因。
33、月12日,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多次进谏蒋介石无效反而遭到斥责后,被迫在西安扣留了前来部署“剿共”的蒋介石,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
34、张国焘叛党投靠国民党阵营,真实的原因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而给他带来死亡恐惧的是王明。事情的经过大致是:
35、当王明与张国焘单独谈话时,问起张在长征途中另立中央的错误行为。张国焘说:“除批评党中央的政治路线外,可以说是争夺军事领导权。”王明说:“这不尽然,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托派在暗中作怪。”他告诉张国焘:“您的四方面军老部下李特、黄超都是托派,他们在新疆迪化经审问,已招认是托派,并已枪决了。
36、他的简短言词,有时坚硬得像钢铁一样……是个戆头”。
37、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8、当时,中央主张北上,在陕甘宁地区建立根据地,但张国焘主张到西康去,保存红军的实力。为此,中央专门召开两河口会议,阐明北进的意义。虽然在会上张国焘勉强表示同意,但会后他却拥兵自重,加快了抢班夺权的步伐。
39、是西安事变。
40、红军南下是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川西北会师后,张国焘见红一方面军人少,野心暴露先向中央要权。后发密电给陈昌浩准备开展党内斗争。叶剑英发现密电紧急报告中央,毛主席率中央红军1、3军团单独北上,张囯焘带领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5、9军团南下,结果南下失败。
41、按照党章规定,只有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才能参加中央委员会,但这样一来,既不是委员又不是代表的王明根本没资格参加会议。为此,米夫决定利用其权力强行召开扩大会议,这样王明才有了资格参加会议。
42、年8月,红四方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军委为左路军,张为总指挥,通过松潘草地到达阿坝后,张国焘拒绝继续北上,张的主张是南下,并在西康创建根据地,遂南下,再次过草地,大家知道,过草地岂是容易的事情,过一次草地人员物资损失不少,再加上南下后屡遭挫折,如此一来,部队损失严重。
43、罗章龙、何孟雄批评米夫的做法不符合党的纪律,要求重新进行选举。双方争执不下,最后米夫通过共产国际的权威,将年仅27岁的王明推上了党内高层的位置。正因为如此,会后反对米夫、王明宗派主义的浪潮迅速袭来。
44、年清明前,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的张国焘,得知国民党委派陕西省主席蒋鼎文清明节主祭黄帝陵,遂向毛泽东提出去祭黄帝陵。
45、西安事变
46、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由于张国焘推行分裂路线,两军会合后旋即分开,红四方面军南下,中央红军单独北上。南下途中,张国焘另立“中央”。后来张国焘被迫取消伪中央,再与红二方面军一起北上。
47、据资料记载,张国焘的分裂活动使红军遭受了严重损失。到1936年2月下旬,左路军已经由南下的8万人锐减为4万余人,这种损失在长征后期是难以想象的。惨痛的现实使存留的红军干部认识到了错误,开始反思张国焘的路线是否正确,并在左路军内部公开拥护中央的北上方针。
48、年6月红一方面军到达四川懋功。
49、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注长征胜利结束。
50、月9日,红一、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22日,红一、二方面军在将台堡(今宁夏西吉)会师。至此,红二、红四方面军也胜利地完成了长征。
51、因人事已作安排,毛泽东劝他不要去了,但他不听劝告,于4月3日带着秘书和一个警卫班乘卡车去黄陵。
52、年,王明奉共产国际的指示从苏联启程回到延安后,俨然以钦差大臣和中共领袖自居。张国焘挨过王明的整,对他表示冷淡。
53、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率部发动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于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重要的作用。
54、年在中国发生的大事件有:1、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变,西北军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为了劝说蒋介石制订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决定实行兵谏,扣押了蒋介石,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张学良,杨虎城将军释放了蒋介石,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共同抗日,西安事变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5、年12月初,蒋介石亲临西安,下榻于临潼华清池,张学良多次对蒋“苦谏”,均痛遭拒绝。蒋介石限他三天内答复是否继续执行“剿共”的命令,否则将他和杨虎城的东、西北军调离陕西。张、杨被迫于1936年12月12日对蒋实行了“兵谏”,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56、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时任红四方面军负责人的张国焘开始筹划分裂活动。
57、一九三五年三月下旬,四方面军为迎接党中央和一方面军北上,进行了强通嘉陵江战役,先后攻克了阆中、南部、剑阁、昭化、梓潼、青川、平武、漳明、北川等九座县城,进而控制了嘉陵江和涪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力继续向川西北和甘南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58、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59、长征结束
60、在内外压力下,张国焘被迫致电中央,表示原则上同意中央的北上方针。1936年6月,张国焘被迫取消“第二中央”。至此,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路线彻底破产。
61、年6月,中共三大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对此,李达“想不通”,他不同意“党内合作”,“不愿意做国民党员”。(李达:《李达自传(节选)》,《党史研究资料(第二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9页)这是李达脱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三),李达是个典型的学者,爱坦率地表明观点,书生意气重,不喜欢随声附和,话不投机往往拂袖而去。
62、同日,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后,到达四川懋功达维地区,与李先念率领在此迎接中央红军的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会合。14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到了达维镇。接着在懋功以北的两河口举行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大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领导红四方面军的张国焘都出席了大会。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增强了红军的战斗力,总兵力达10多万人。
63、月,抵达四川甘孜地区与先期到达的红四方面军会合,并于7月初召开庆祝会师大会。
64、在朱德,徐向前斗争下张国焘才又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师
65、日,红二、六军团奉命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红二、四方面军会合后,在党中央的积极争取,朱德、任弼时、贺龙、关向应、刘伯承等的斗争和红四方面军指战员要求与中央会合的压力下,张国焘被迫与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
66、年3月23日至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延安召开扩大会议,讨论目前国内政治形势和党的任务,并着重批评了张国焘的错误。31日,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中共中央曾给张国焘以充分改正错误的机会,并分配他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职务。张国焘表面上承认错误,实际上准备最后叛党。翌年4月,张国焘逃出边区,在武汉投入国民党特务集团。4月18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开除张国焘党籍的决定》。
67、红军南下期间,由于受到张国焘排挤和非难,是朱德一生中最艰难、最困苦的一段时光,但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朱德不当空头司令,积极以自己的方式参加对敌斗争、保护自己的同志、艺术地同张国焘错误行动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展示了他对党忠诚如山、担当如石的高贵品质,毛泽东对他在红军南下过程中的斗争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为“肚量大如海,意志钢如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