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句子大全 > 名风名俗精选60句

名风名俗精选60句

时间:2024-11-19 03:25:23

1、腊八煮粥

2、中秋赏月

3、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寓意:

4、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这个节日其实才是真正的迎春,立春祭农,寓意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民间还有立春给小孩佩戴“春鸡”的习俗,寓意丰衣足食、茁壮成长、吉祥如意。

5、大年从腊月最末一天开始,一般认为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为止,亦有未出正月就是年的说法。

6、民俗文化

7、中秋节团团圆圆

8、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由来已久,这是为了纪念楚国屈原而产生的一个节日。中国人过端午节有一个传统,那就是一定会吃粽子,赛龙舟,吃雄黄酒。在汨罗江畔的人们还会往江水里面投粽子,把汨罗江里面的鱼虫喂饱了,这些生物就不会去食屈原的身体了。

9、我国的民风民俗有很多,比较突出的有除夕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春节拜年、走亲戚;元宵节吃元宵;寒食节祭扫、踏青;清明节扫墓祭祖、敬老、赏菊、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赏月、燃灯。

10、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经历史的发展演变,清明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各地都发展出了不同习俗,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11、中国的习俗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清明节、情人节、中秋节等等。春节是中国最大、最热闹的古代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中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年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

12、民风民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我国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也是各不相同的。

13、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14、春节辞旧迎新

15、民俗: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以及巫术、占卜、祈禳、祭祀、等

16、习俗: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节日里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等。

17、我国古代的天子国君在腊八节要进行腊祭,祭祀八谷星神,庆贺丰收;祷祝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18、小年,即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送灶王爷上天(把供奉的灶王画火化),向玉皇大帝报告他所在的一家,在过去一年的表现。为了让灶王爷说好话,要供奉糖瓜,送行时还要用糖糊在他嘴上,让他上天言好事。到除夕再把灶王迎回来,就是请(买)一张新的灶王画(画上画有灶王爷和他的太太灶王奶)供在厨房。画的两侧通常贴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

19、农历八月十五是秋天的中间,所以它被称为中秋节。中秋节的晚上,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有的地方还有跳草龙、建宝塔等活动。除了月饼,各种时令鲜果和干果也是中秋节的美味佳肴。这一夜,人们仰望如玉的明月,自然期待家人团聚。远离家乡的游子也借此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向往。

20、“龙舟竞渡”是在战国时代就已有的习俗,关于赛龙舟的传说有很多种,但图个好彩头、努力向上的寓意一直没有改变。

21、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是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22、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23、农历五月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盛会,非常热闹,通常民间都会自发组织龙舟比赛,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于门庭。

24、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25、特别重要的民风民俗有: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扫墓,端午节等。

26、立春祭农

27、寓意: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除旧布新”。

28、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

29、民间则要祭祀天地、祖先、神灵,感恩这一年来的恩泽庇佑,并祈求来年继续施恩。腊八粥”,又称“福寿粥”,有增福增寿之意。

30、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为主;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31、在民间,特别是农村地区,有过小年和大年的习惯。

32、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在中国境内土生土长的各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文化,代代传承。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各个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33、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历史上曾有“黑斤”、“黑真”、“赫真”、“奇楞”、“赫哲”等不同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意为居住在“东方”及江“下游”的人们。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农历的7月15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福族人平安、捕鱼丰收。

34、由民俗除夕守岁演变而来的每年春节联欢晚会己成为展示新中国的金字招牌。

35、全国各地都有着一些地方特色民俗文化,地方风俗,既体现了中国前人卓越的自然科学文化,又提现中国人民对自然的崇拜和尊重,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民在对自然科学的理解,而制定的民俗时令,指导着人民的农事活动。春打六九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等等民谚正是这些民俗文化的具体体现。以前的农具,也是我们前人智慧的体现。在民间风俗上,婚丧嫁娶,传统节日,都是传统文化的传承。

36、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海纳百川,包罗万象的兼容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最有代表性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每一家思想流派,都对社会有着独特的见解,随着社会发展,到现在都有现实的社会意义。

37、端午节纪念屈原

38、(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39、思想文化

40、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高山族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大,素有“森林宝库”的美誉。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41、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42、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留存下来的对社会,事务,生活,精神等层面的文化总称,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异彩纷呈。

43、清明节纪念亲人

44、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45、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涌现出大量文化名人,文化精品,如孔子的儒家文化的论语,先秦文化的诗经,以至到汉乐府,文章,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各种民间的官方的工艺,陶瓷艺术等等。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各种建筑工艺。

46、习俗:农历十二月三十。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

47、重阳登高

48、过中秋节

49、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也称为端阳节、崇武节和端午节。早在周代,就有“五月五日,种兰沐浴”的习俗。但是今天端午节的许多活动都与纪念中国伟大作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粽子,南方各地都会举行龙舟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

50、中国的民风民俗有:除夕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春节拜年、走亲戚;元宵节吃元宵;寒食节祭扫、踏青;清明节扫墓祭祖、踏青郊游等。具体介绍如下:

51、端午赛龙舟

52、民风:团员亲情、欢庆喜悦、乐观自信、历史意识等

53、过端午节

54、琴棋书画诗词歌赋

55、中国的传统民俗和寓意是:

56、扩展资料:

57、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蒙古族将“9”视为吉数。

58、元宵节团团圆圆

59、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以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60、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族自称“怒苏”、“阿怒”和“阿龙”。与僳僳族、独龙族、藏族、白族、汉族、纳西族等民族交错杂居。怒族传统节日有过年、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既隆重又古朴。仙女节是云南省贡山县一带怒族人民的民间传统节日。当地又称鲜花节,於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