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2、李绅(772-846),安徽亳州人,生于乌程,即今天的浙江湖州,长于润州,即今天的镇江。他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真)、白居易交游甚密,同时,他也是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在诗学上成就斐然,《全唐诗》存其诗四卷。他的诗作中流传最广就是《悯农》二首,今天这首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可谓是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
3、不是李白写的,是出自唐代李绅的《悯农二首》。
4、本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5、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6、李绅不仅是唐朝著名诗人,同时还是唐朝的一位好官员,一生都在官场中摸爬滚打。他所任官职非常多,低至地方县令,高至朝中宰相。不过他一生最辉煌的部分并不在官场,而是在写诗赋词方面。
7、孙子李羔容,曾任管经略判官。
8、《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今编为四卷。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9、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0、出身赵郡李氏南祖。李绅六岁丧父,随母迁无锡(今江苏无锡)。唐和元年(806年),进士及第,补国子助教,历任江、滁、寿、汴等州刺史及宣武军节度使、宋亳汴颖观察使,入朝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擢尚书右仆射,改门下侍郎,封赵国公,为相四年。出为淮南节度使。唐会昌六年(846年),病逝于扬州,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11、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出生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12、李白没有写过锄禾这首古诗,这首古诗是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而且这首古诗的不叫做锄禾,叫做《悯农二首.其二》。全诗内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3、李绅没有被处死,李绅是唐朝宰相,诗人,公元846年病逝,享年75岁,不是被处死的。
14、李绅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诗人,一生的官路也十分坎坷,起初应试都以失败而告终。后来考取进士,才慢慢的进入官场。后来离开京城去了金陵,住在节度使李掎的府中,由于当时李掎野心勃勃有谋反之心,李绅对他有异议,最终入狱。后来直到李掎被朝廷诛杀,他才得以释放。
15、李绅是唐朝一位著名诗的人,他一生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篇,一直流传至今。李绅从小父亲就去逝了,跟随母亲饱读诗书,二十七岁考取进士正式步入仕途之路。他官场之路并不平坦,最高曾任宰相之职。
16、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7、李绅,字公垂,出生于湖州乌程县,亳州谯县古城人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李绅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们共倡新乐府诗体。李绅27岁中进士后进入官场,因不满李琦而被捕,释放后回无锡读书。他再出任翰林学士时卷入朋党之争,之后失势被贬。
18、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亳州谯县古城人(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人。所以他是中唐时期的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生平卷入牛李党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悯农二首》,流传甚广,千古传诵,被誉为悯农诗人。《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今编为四卷。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19、由于内心的同情与感慨他写出了千古名诗《悯农》,当时里面的千古名句“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等诗句流传至今。
20、全诗语言通俗、质朴,音节明快、上口,流传极广,妇孺皆知。其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中国传统的“治家格言”,提醒人们注意节约用度,珍惜劳动成果。
21、古往今来诗词最多都出现在唐朝,著名诗人李绅也是生于唐大历七年。李绅是我国唐朝中期的历史人物,李绅是唐宪宗时期的进士出身,入仕之后,其政治生活一直处于“牛李党争”之中,而后身居高位,官拜宰相,除了在政治官场方面大放异彩,李绅在唐朝时期的文坛上也颇有建树。
22、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23、李绅算是出生于官宦世家,他是中书令李敬玄的曾孙,父亲是地方县令。但他从小父亲就去世了,一直跟随母亲相依为命,小时候吃了不少苦。正因为年轻的时候亲眼目睹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后来写出了千古名诗《悯农》,被称为悯农诗人。他曾经与唐朝诗人元稹,白居易交往十分密切,共同创造了“新乐府”诗体。
24、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亳州谯县古城人(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生平卷入牛李党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
25、李绅最大的成就不在官场,他从小就勤奋好学,虽然为谋求功名考取了进士,但是一生当中官职波澜起伏。曾经在长安任职过校书郎,后来升职为右拾遗与翰林学士等官职。后来又由于李党失利,李绅被贬放逐至端州任司马一职。中年之后在朝中担任过诸多官职,为朝廷做了不少的贡献。
26、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27、曾孙有李昊,李复圭。
28、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9、首先悯农不是李白写的而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悯农二首》中的第二首。
30、幼子李濬,曾任职直史馆。
31、李绅是唐朝的一位著名的诗人,出生于乌程县,父亲李晤曾经是一位地方县令。他一生命运坎坷,从小父亲就去逝了,后来跟随母亲读书学习。年轻的时候跟随母亲,生活十分艰辛。当时他看到农民每天没日没夜的辛苦劳作,却最终还是吃不饱穿不暖,心中无比愤恨。
32、李绅出生于公元772年。!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亳州谯县古城人(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33、会昌六年(846年)病逝于扬州,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34、李绅是772年出生的。
35、李绅,字公垂,出生于湖州乌程县,亳州谯县古城人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李绅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们共倡新乐府诗体。李绅27岁中进士后进入官场,因不满李琦而被捕,释放后回无锡读书。
36、全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这首诗描写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在田里辛勤劳作的景象,更深层次的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真挚同情心,其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更是我国传统的“治家格言”,告诫人们要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不可铺张浪费。
37、出身赵郡李氏南祖。李绅六岁丧父,随母迁无锡(今江苏无锡)。唐元和元年(806年),进士及第,补国子助教,历任江、滁、寿、汴等州刺史及宣武军节度使、宋亳汴颖观察使,入朝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擢尚书右仆射,改门下侍郎,封赵国公,为相四年。出为淮南节度使。唐会昌六年(846年),病逝于扬州,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38、次子李开,曾任水部员外郎。
39、李绅是唐朝诗人。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唐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唐朝大臣,曾参与牛李党争。亦为诗人,文学上,参与新乐府运动。
40、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亳州谯县古城人(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41、李绅是唐朝“新乐府”诗集的倡导者,他写诗的天赋从他的《悯农》里面就可以看出来。《悯农》诗两首之所以能一直流传至今,不仅仅因为诗歌表达出了作者的心声。同时这两首诗中采用相互对比,前后照应的方法,给世人留下了强烈的影响。
4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3、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悯农二首》,流传甚广,千古传诵,被誉为悯农诗人。
44、他一生最辉煌的部分并不在官场,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在诗歌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与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交往十分密切,在文学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45、李白没有写过锄禾这首诗,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绅。古诗《锄禾》全诗带拼音版:《锄禾》(或《悯农》)是一首唐诗,被选入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科书,作者为唐代李绅。此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4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47、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
48、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
49、李绅六岁丧父,随母迁居无锡。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第,补国子助教,历任刺史、淮南节度使、中书侍郎、右仆射、门下侍郎、司空公等职,册封赵国公。元和十五年(820年),卷入牛李党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悯农二首》,流传甚广,千古传诵,被誉为悯农诗人。《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今编为四卷。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50、李绅的诗句
5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52、唐宪宗时期
53、孙子李无逸,曾任算曹博士。
54、李绅的《早梅桥》只是他优秀作品中的一篇,他的诗句都十分富有感染力。从《早梅桥》中就可以看出,他的诗句形式自由,押韵自然。诗句中喜欢借景抒情,《早梅桥》中表面上句句写的是赞美梅花不争宠献媚,洁白无暇,与风雪相伴的高尚品质。这里面也表达出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赞扬了像梅花的一类人。
55、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56、李绅的诗句十分耐人寻味,很多诗句都具有乐府风格,节奏感十足。《早梅桥》是李绅典型的代表诗篇,诗的开头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梅花盛开的灿烂景象。诗句中的“春未彻”形象的说明了梅花开放的时间,同时又为下文中的“莺结舌”和“伴春雪”做了铺垫。“紫萼迎风玉珠裂”诗人观察细微,描绘生动,把梅花的特点描写得十分鲜明。“柳未黄”和“莺结舌”从侧面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开放的高尚品质。“委素飘香照新月”这句诗写出了梅花飘落散发着清香,在月亮的照耀下景色十分优美。
57、《早梅桥》中的“桥边伤别”和“行人莫折”表现出了诗人对梅花的感情之深,对其依依不舍之情。《早梅桥》的最后两句,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梅花独有的特点,表达出了诗人对梅花的无限感慨。
58、李绅从小可能受其家族影响,一心想考取功名,谋求一官半职,但是超初几次应试都以失败而告终。直到二十七岁才考中进士,正式走入官场任翰林学士。随后元和十四年又升职为右拾遗,但是后期被卷入党争,被贬端州任司马。李绅在官场当中一直起伏不定,他一心为国家和百姓做事,但是官场如战场十分激烈。后期因身体疾病中风而辞去官位,但他心系朝廷,后又任淮南节度使一职。他的一生可以说都是在官场中度过的,会昌六年他最终在扬州病逝,享年七十四岁。
59、李绅长子李乾祐,曾任建州刺史。
60、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擦,粒粒皆辛苦。
61、李绅本是亳州人,后迁浙江湖州,最后病逝于扬州。按理他的后人应该是浙江人,